心血管顶刊研究:吸烟让人基因改变还会遗传给下一代
吸烟增加冠心病风险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别于其他论证吸烟与冠心病相关性的文章,该研究的亮点在于揭示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Gene-Smoking Interaction」,即基因和吸烟(行为)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纳入 29 项关注冠心病风险相关基因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包括 60919 例冠心病患者,及 80243 例健康对照,并选取了既往报道的 45 个冠心病相关的基因座及 5 个与吸烟行为相关的基因座,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的 Meta 分析基因-吸烟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主要有两个:一方面,吸烟影响「好基因」,降低它们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而另一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影响,甚至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不愿尝试戒烟的人,大抵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有人觉得自己基因好,不用担心得冠心病。然而研究证明,「好」基因在吸烟面前,也可能大打折扣。
研究的主角,「ADAMTS7」 是种新型金属蛋白酶,它能通过促进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等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ADAMTS7 基因上调,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在人类第 15 号染色体上 ADAMTS7 相关基因座的位置, rs7178051 变异体的 T 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风险呈强的负相关,rs7178051 的变异在欧洲人群中占 39%,并能降低 ADAMTS7 酶的表达,从而降低了冠心病的风险。
这个有「保护性」的变异体,在非吸烟者身上,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 12%,而如果曾经吸烟者,即使同样有这个「保护性」变异体,它对心血管的保护功能,就会降低到只有 5%。
这就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个发现:基因与吸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吸烟可使「好」基因的保护功能大打折扣。
烟吸得越多,基因变化得越明显,存在着明确的量效关系。而这些切实的基因序列的变化,将可能遗传到下一代。
因此,当你还在实验室苦练 CRISPR/Cas9 对基因进行编辑的时候,古老的烟草已经做到逐个地改变吸烟者的碱基对。
吸烟虽会在人类 DNA 上留下印记,但有研究人员对既往 16 项研究的近 1.6 万的血样进行了回顾 [2],发现对于那些戒烟的人,大多数基因在戒烟后 5 年内都自动恢复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吸烟与基因存在相互作用,而戒烟这个行为同样与基因存在相互作用。在真实世界中也是如此,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冠心病、肺癌等风险亦逐渐下降。然而该研究也同时发现,少数基因改变在戒烟后 30 年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