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报名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挂靠网

热门关键词: 

  如果说人面对生死是惧怕的,那么爱你的家人面对亲人的死亡更会有无助感。当患者身体状况发生异常时,就要赶紧送往医院救治,患有心梗的刘大伯今年已经被送进来3次了,对于医院都轻车熟路可不是一件多好的事。刘大伯的年岁大了,心脏、大脑、肺、肠胃等等器官都面临退休,也都发生了恶性变化,这次又是呼吸跟不上赶紧被送来抢救。在病房里,很多像刘大伯一样的老年人,有的已经骨瘦如柴,有的身上满是针孔的痕迹,被疾病折磨的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中国的古语“好死不如赖活着”,而且我们中华民族深受传统孝道的影响,即使家人重病还有一丝希望,都不会轻易放弃治疗。很多疾病晚期的患者经受很多药剂的折磨,为了维持一口呼吸,全身都被插满了管子,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有些病人家属选择为病人插管治疗,其实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无效治疗”,这些病人只能在靠着氧气袋呼吸,也很少会和你说说话,和你聊聊天了。患者一旦到了这个时候,也是很可怜的。

  当病人已经变得无意识或意识模糊时,只靠呼氧来维持一口气的时候就属于“无效治疗”了。在很多欧美国家在临床上都尽量拒绝使用“无效治疗”方法,但在我国这种治疗方法依然很普遍,主要原因有医学上的医疗科技扩大发展的需求,再一个也可能是家属想让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再多相处陪伴一段时间,还有可能就是想扩大医疗收费等等。

  如果是前两个原因,还可以进行理解,毕竟我国亲情文化浓重,与家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很难割舍的,但如果是因为想要多收巨额的治疗费用,就显得有些明显刻意。“无效治疗”的好处在于可以机械地维持患者生命,但缺点是这种维持生命的方式,也会让患者没有生存体验感,也无法谈及生活质量等,即使进行“无效治疗”,患者的死亡率也很高。很多时候,患者的伤痛感也没有减轻多少,反而造成医疗资源的无度使用,造成一部分资源浪费。

  医护人员应本着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人道主义情怀,多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发扬救死扶伤的美德,减少医学上过多的无效治疗方式和过度治疗。在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医疗过度行为,一起来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预防疾病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及时体检与筛查,这个习惯也是很值得提倡推广的,但要注意没有必要的检查能不做就不做,浪费钱财是一方面,要是还会伤身体就得不偿失了。

  (1) 无症状者检查心电图,加拿大研究人员曾对280万低风险人群进行不必要的心电图检查评估。22%的人都进行低价值心电图检查评估,也就是没有太大必要的检查。而且他们还发现做过心电图检查的人与未做的人相比,心脏负荷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过度实施治疗方法可能对想要想要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并无多大影响,反而让身体遭受更多的无效攻击,甚至降低身体免疫力。

  (1) 过度输液,输液不是件平常的小事,当然小病最好也不要输液,过度输液会影响人们的身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

  (2) 过度诊断甲状腺癌,很多国家过度诊治甲状腺癌,把一些和癌变关联不大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手术切割,过后发现这一举措并不能降低患癌死亡率。

  (3) 肾动脉狭窄放支架,根据很多临床研究发现肾动脉狭窄放支架和药物治疗差别并不是很大,也无需过度治疗。

  过度用药可能会让患者身体承受更大的药物影响,甚至副作用严重等,也是费钱又伤身体的行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也很多,要抵制预防。

  (1) 吃药升好胆固醇,医生坦言要想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控制坏胆固醇才是正确方法,吃药升好胆固醇没有太多的必要。

  (2) 吃药补充钙、维生素D预防骨折,根据Meta分析调查研究51145名50岁以上的社区人群发现,补充钙、维生素D、钙与维生素D联合都不能降低骨折风险。

  当然想要有效改变现在过度医疗的这些现状,光靠个人的力量还不够,需要医疗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加上国家管制等等手段并行,才可能真的会对过度医疗进行一部分管控,当然,作为生命个体,我们也应该先从自身做起,拒绝过度医疗诊治!

  参考资料[1] 《【生命时报】十大过度医疗行为》.生命时报.2015-12-18[2] 《十大过度医疗行为》.豆丁网.2016.08.24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