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东北品类挥师南下
央视财经发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在提及选择哈尔滨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动因时,高达46.59%的受访者坦言是被哈尔滨的特色美食深深吸引。
在这股热潮中,铁锅炖这一东北美食瑰宝脱颖而出,它不仅抓住了这波流量红利,还顺势而为,南下拓展,成功打入南方市场。
铁锅炖,原本盛行于东北农村地区,是一种独特的烹饪方式。制作时,人们利用灶台上的铁锅,将鸡肉、排骨、鱼、鹅等多种食材汇聚一锅,慢火细炖。
火源旺盛,菜肴在锅中翻滚,香气四溢。随着时间的推移,铁锅炖逐渐演化为电加热与铁锅结合的新模式,炖煮的食材愈发丰富多样。
不仅有茄子、豆角、土豆、南瓜等各式蔬菜,还加入了玉米面、白面等制成的发面饼子,以及鸡肉、牛肉等肉类,真正实现了“一锅在手,美味与营养俱全”。
随着闯关东的浪潮,来自山东与河北的大量移民涌入东北,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乱炖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最终孕育出了铁锅炖这一美食。
对当时的百姓而言,铁锅炖几乎无所不能,炒、烹、炸、炖,一口铁锅便能轻松驾驭。如今,铁锅炖已走出东北,向全国范围内扩展。
在深圳,李小禄、雪飘香、老何二婶家铁锅炖等品牌纷纷开设分店;在上海,山河屯、东北演义等品牌更是遍地开花;而在广州,灶座小锅烀饼也开设了首店,铁锅炖的魅力正逐步征服着更多人的味蕾。
随着“铁锅炖”的南下趋势,2023年更是迎来了“开店热潮”。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该年度新增铁锅炖相关企业达3923家,相较于2022年的2954家,增长了近千家。
随着创业者的热情高涨,铁锅炖已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布局。截至目前,铁锅炖存续企业总数达到34008家,除个别省份外,遍布全国南北各省,门店众多。
在此过程中,多家铁锅炖品牌迅速崛起,形成了百店规模。例如,山河炖铁锅炖自2016年创立以来,凭借“东北雪乡风格装修+山河炖”的特色,在黑龙江、北京、辽宁等地成功开设了超过300家门店。
黑土风情铁锅炖则通过主打“周岁大鹅+黑土地大公鸡+传统东北铁锅炖”的菜品组合,实现了快速扩张,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拥有超过160家门店。
此外,灶座小锅湖烀饼、咱妈烀饼铁锅炖鱼馆、咱屯子锅台鱼等品牌也相继跻身百家门店行列,如铁座小锅已达150家,咱妈烀饼铁锅炖超过140家,展现了铁锅炖市场的蓬勃活力。
在各大品牌的助力以及哈尔滨旅游热潮的推动下,铁锅炖的受欢迎程度持续飙升,导致其在需求端迅速“爆棚”。
据巨量算法数据显示,从2022年7月的搜索指数25716,到2024年7月已激增至259950,实现了近十倍的飞跃。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铁锅炖的热度同样持续高涨。截至8月2日,小红书上关于“铁锅炖”的笔记数量已超过62万篇。
而在抖音,与铁锅炖相关的“铁锅炖”、“东北铁锅炖”及“铁锅炖大鹅”三个话题的播放量分别惊人地达到了116亿次、63.9亿次和50.4亿次。
这股热潮直接促使了大量顾客涌入铁锅炖的线下门店,使其线下业务异常火爆。据极目新闻报道,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定街的一家铁锅炖餐馆,前台的订餐电话响个不停,生意异常兴隆。
特别是在年初的旅游旺季,山河铁锅的创始人柯晶春透露,其23家分店日均下锅的肥鹅数量高达千只,最高峰时甚至达到了1500只,充分展现了铁锅炖的火爆程度。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铁锅炖的火爆恰是哈尔滨旅游热潮的一个缩影。这股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其需求的增长,让其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而从顾客群体的视角出发,铁锅炖凭借其份量充足、价格实惠,还有独特的锅气与烟火香气,深深征服了众多食客的心。
去年冬天,哈尔滨因冰雪旅游而火爆出圈,一度成为国内“顶流”城市,吸引了无数南方游客纷至沓来。即便时间流逝,哈尔滨依然保持着其作为旅游圣地的魅力。
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再创新高,接待游客达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59.14亿元。随着哈尔滨旅游热的持续升温,东北美食也频繁进入公众视野。
年初,央视财经发布的一项调查揭示了游客选择哈尔滨的原因:46.59%的受访者表示是被哈尔滨的特色美食所吸引。
这股热潮促使众多南方食客前往铁锅炖线下门店体验,甚至出现了“哈尔滨铁锅炖排队3小时”等热门话题。食客们纷纷给予好评,称赞围炉而坐的温馨氛围与美食的诱人滋味。
为满足市场需求,创业者们纷纷响应,在各自城市开设铁锅炖专卖店。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的铁锅炖相关企业数量达到3923家,较2022年增长了近2000家。
同时,各大品牌也积极进军新市场,如李小禄、雪飘香、老何二婶家铁锅炖等品牌在深圳等地连开数店,进一步推动了铁锅炖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增长。
在食客与创业者的共同推动下,东北铁锅炖不断突破地域限制,向全国各地渗透,实现了品类规模的再增长。
铁锅炖能够再次走红,地方旅游热潮无疑贡献了一份力量,但能够征服无数食客的芳心,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铁锅炖的魅力在于其味美、料足且充满锅气。其中,“味好”是其核心,它让每种食材都焕发出独特风味。
不论是鲜嫩的鸡肉、细腻的鱼肉,还是清脆的蔬菜,在铁锅中都能完美展现其风味特色。食材间相互渗透,交织成令人难以忘怀的味觉盛宴。
铁锅炖的另一大亮点在于食材与调料的千变万化,几乎能创造出“千人千味”的烹饪奇迹。一口大铁锅,仿佛能汇聚世间所有美味,每道菜都独具特色,口感各异。
至于排骨炖豆角土豆,排骨鲜嫩多汁,豆角爽口,土豆香甜软糯,三者搭配得恰到好处,口感多样,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铁锅炖那浓浓的锅气也不容忽视。其精髓在于“大火快炖”,火力的精准掌控是产生锅气的关键。大火迅速提升锅内温度,使食材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油脂氧化,进而触发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得益于其大锅设计与万物皆可炖的包容性,铁锅炖在视觉上给人以锅大菜满的强烈印象,仿佛一顿下来,食客需扶墙而出,尽显其丰盛之感。
论及价格,铁锅炖同样表现不俗。以哈尔滨某店为例,六人份的大鹅铁锅炖仅需249元,四人份的大公鸡锅也仅售198元,人均消费远低于50元;
在北京的门店,针对2至3人的大鹅铁锅炖套餐定价为198元,人均更是不足百元,无疑是性价比的佼佼者,成为了打工族心中的理想之选,白月光般的存在。
最后,东北元素重,氛围感强。在装修方面,许多铁锅炖餐厅会精心营造东北风情,装潢上采用红灯笼、红绿花袄以及雪乡等东北地标性建筑元素;
服务上,店员则身着东北特色的花棉袄,表演二人转,并亲切地称呼食客为“小舅”“小舅妈”,瞬间提升了顾客的情感体验。
铁锅炖,作为东北菜系中的瑰宝,其食材选择极具地域特色。这些食材不仅彰显了东北物产的丰富多样,更为菜品带来了独一无二的风味。
其中,精选的猪肉,肥瘦相间,肉质鲜美,是铁锅炖中不可或缺的灵魂;而土鸡或柴鸡,以其紧实的肉质,在炖煮后口感更佳,嚼劲满满;淡水鱼如鲫鱼、鲤鱼,肉质细嫩,与调料的完美融合,进一步提升了整道菜的鲜美层次。
此外,白菜作为东北的传统蔬菜,以其鲜嫩可口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为铁锅炖增添了清新与健康的气息。
然而,若铁锅炖渴望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便不能一味依赖“外力”,比如地方旅游的热度或网友的频繁打卡推荐等。 要实现品类的长盛不衰,铁锅炖唯有依靠自身的实力。
但从现状来看,铁锅炖若要真正掀起“文艺复兴”,深入更多南方市场,还需历经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 这主要是因为铁锅炖还需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东北预制菜产业发展报告2023》明确指出,铁锅炖因制作与就餐流程耗时较长,导致餐厅翻台率低下,进而影响了利润率。
这一现象常引发食客不满:“等了半小时有余,铁锅炖仍未见踪影”;网络上也不乏类似抱怨:“为一桌空位苦等近一小时。”
相较于湘菜、川菜的热烈爆炒与辛辣风味,铁锅炖以其独特的咸甜交织、口感温和而自成一派,却也因此难以迅速抓住食客眼球,激发即时食欲。
铁锅炖作为社交与氛围类餐饮,对门店的装修环境和空间布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铁锅炖品牌或门店往往采用几百平米的大店模式,这意味着创业者需筹备至少百万级别的资金来开设一家门店。
否则,在尚未度过回本周期前,就可能因资金不足而被迫关闭。这也是许多铁锅炖门店增长缓慢,难以突破百家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其投资规模庞大,许多中小创业者被排除在外。同时,由于该模式较重,难以实现小店模式,进而限制了其覆盖更多场景和进行轻量级扩张的能力。
铁锅炖确实已破圈而出,迎来了短期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品牌也纷纷进军南方市场,开设了大量门店。
然而,从行业视角审视,铁锅炖品牌的区域属性依然显着,其主力门店密集分布于东北地区,相比之下,南方门店则显得较为零散。
这一现象表明,铁锅炖的规模效应与完善的供应体系在东北地区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一旦离开这一区域,其影响力便逐渐减弱,难以全面覆盖。
换言之,铁锅炖品牌若想在南方迅速扩张门店,将面临后劲不足的挑战。除非能在南方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但这无疑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且非短期内能够实现。
因此,受供应链成本压力影响,东北铁锅炖品牌的产品在南方市场失去了原有的价格优势。原本在东北五六十元的价格,到了南方往往上涨至八九十元。
若上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铁锅炖品类将难以提升全国范围内的渗透率,难以跻身麻辣烫、火锅等全国性大品类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