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墟博物馆举行的日历发布会圆满落幕|礼品刷边精装版预售开启
2024年12月13日,由殷墟博物馆主办,小象汉字承办,安阳市三迭层博创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殷墟日历2025》发布会,在殷墟博物馆拉开帷幕。
殷墟博物馆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馆长赵清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殷墟博物馆执行副馆长何毓灵,殷墟博物馆副馆长郭卫兵,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海宁王国维研究会顾问、王国维先生的后人王亮,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考古学博士崔宗亮,小象汉字主理人、主编刘良鹏,安阳新华书店总经理郭辉及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市级文博单位等共60余人出席发布会。
赵清荣馆长为本次发布会致辞。赵馆长介绍说此次精心筹备的《殷墟日历2025》,不仅是一本日历,更是一份文化邀约,期望它伴随大众开启2025年的晨曦暮霭,使每日翻阅成为触摸历史温度、汲取文化滋养的契机,让商文明于日常点滴里鲜活存续,融入时代精神长河,唤起心底那份对华夏根脉的深沉眷恋与守护热忱。
郭卫兵副馆长表示,殷墟文物种类繁多,从内容甄选伊始,编纂团队便遵循严苛标准,秉持“经典性、多元性、故事性”准则筛选素材。除了有甲骨文、司母戊鼎这类标志性瑰宝,还深入挖掘诸多鲜为人知却独具价值的文物故事。
刘良鹏代表出品方进行了分享。他阐述了团队怀揣对汉字文化与殷商文明的敬畏之心,与殷墟博物馆携手,历经资料梳理、创意构思、反复打磨等诸多环节,才将这本独具匠心的日历雕琢成型。刘良鹏也特别致谢了日历的出版方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在出版过程中的专业、高效。
“甲骨四堂”王国维的后人王亮对此次日历的发布表示祝贺。未能亲临现场的罗振玉孙女罗琳及刘鹗曾孙刘德隆也送来了祝福。
随后的嘉宾对谈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殷墟的发掘一直在进行中,常在考古一线的何毓灵为大家分享了殷墟考古的最新成果,我们期待着与这些珍贵的成果能够在每年都会推陈出新的《殷墟日历》中见面。
“原来看到的是《故宫日历》等其他博物馆日历,今天终于看到咱们的《殷墟日历》了,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而厚重,我们最新出土的一些文物在日历里也有所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毓灵说,“3000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就有日历了,甲骨文记载的历法,甚至可以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日历形式。《殷墟日历2025》的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崔宗亮则分享了在殷墟之外全国关于商文明考古及出土文物的现状及成果。一众学界大咖围坐论道,围绕“从文字知殷墟,从殷墟看中国”主题畅所欲言,为众人呈现一场知识与智慧交织的学术盛宴。
王亮介绍说王国维先生当年想来殷墟,但因故没来成。王亮说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安阳,来殷墟,也是帮先人完成了心愿。《殷墟日历2025》制作精美、学术严谨,足可告慰先贤,可以持续出版下去,成为一个流传久远的文化品牌。
殷墟博物馆还向曾经服务考古学者董作宾、郭宝钧等人第一次殷墟考古发掘的当时小屯村村长张学献的后人,殷墟甲骨文出土史馆馆长张四平,副馆长张栋梁,王亮现场赠送日历,致敬殷墟百年考古,致敬殷墟考古人。
整本日历装帧设计以商朝高度发达的青铜器为蓝本,巧妙地将青铜艺术的独特魅力融入其中,精准再现了国之重器那令人赞叹的厚重质感,收获在场嘉宾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