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kē)涸(hé)真实原因是什么
1943年9月13日,上午十点多,位于阿城刘楼村的宁静氛围被一阵急促的枪声打破。那声音如同爆豆般清脆,瞬间穿透了村庄的安详,也引起了驻防在这里的冀鲁豫一分区基干三团的高度警觉。几乎在枪声响起的同时,三团的每一名战士都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团长王兴中刚从院子里出来,便看见一名神色紧张的战士跑了过来。
对于日军的这次突然袭击,王兴中并不感到意外。月初时,他曾带领三团在孟楼村附近伏击过一个日军小队,那一战,敌人最终狼狈逃窜。随后传来日军增兵阿城的消息,王兴中已经预感到敌人可能会进行报复,没想到他们反应如此迅速。
刘楼村是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驻地,今天被围困的除了三团的战士,还有政府的抗战工作人员,总计约六百余人。王兴中迅速做出判断,敌人势力强大,而我方除了三团的战斗人员外,政府的文职人员装备不足,难以组织有效的反抗。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唯一的选择便是突围。
然而,敌人已将村子四面包围,周围又有敌军设有哨卡,如何突围成了当下的最大难题。村口的枪声愈发激烈,时间不容许过多考虑,王兴中果断下令:“留下一连二排掩护部队和政府人员撤退,其余人立即向东突围!”
他之所以选择向东突围,是因为东面有一个伪军据点,驻守在此的伪军队长王子善,私下曾多次为八路军提供情报。解放后,王兴中在回忆那段烽火岁月时曾提到:
“当时我们四周敌人重重,敌人的兵力、装备、机动能力都比我们强得多,单靠武力是无法应对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瓦解敌军和争取敌人的支持。我们告诉王子善,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不做坏事,既然身在曹营,就应心系汉贼。表面上是伪军,实际上却暗中为我们提供情报。”
有了王子善的帮助,王兴中等人信心十足。他们快速在敌人的包围圈东面撕开一条口子,所有人迅速沿着这条血路突围而出。
跑了约五里地,身后的日军依然紧追不舍,而前面的伪军据点炮楼也已出现在视野中,局势极为危险。如果前方的伪军此时突然反击,三团的突围队伍就会陷入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
王子善当时心里极为矛盾,虽然已经决定永不帮助日本人对付同胞,但眼前八路军的生死存亡关系着自己的决定。如果眼睁睁看着日军追上,自己自然难以全身而退。但如果放行八路军,而让追击的日军不知情,那么自己也许能借此机会保全性命。
当三团的队伍接近伪军据点时,所有人都紧握武器,做好了随时应战的准备。炮楼上几名伪军正探出头来观察,站岗的伪军则紧张地盯着前方。让人意外的是,伪军们并没有阻拦,反而大声喊道:“快跑,快跑!”
与此同时,炮楼下的伪军纷纷拉开枪栓,对着天空开火,同时还朝炮楼附近丢掷了数枚手榴弹,制造了极大的混乱。枪声四起,爆炸声不断,而八路军则趁机迅速通过据点,继续向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追击的日军听到前方的枪声,以为终于可以拦住八路军,然而等到他们赶到据点时,却发现炮楼的弹孔密布,防线已经被炸开,而八路军早已不见踪影。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像王子善这样的草根英雄,默默为抗战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虽未被历史铭记,但他们的行动无疑是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英雄篇章。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专注于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本文选自《阳谷文史资料》,讲述了革命历史中的一段珍贵记忆。希望大家关注,继续翻阅往期精彩内容,分享评论,共同传承正能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