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còu)毕(bì)才(cái)免(miǎn)究竟什么原因?
近年来,台湾当局为了彰显其“以武拒统”的“决心”,不断对外公布炫耀一些新式武器,并号称“专克大陆”。就在近期,台当局又再度展示了一款新型巡航导弹,宣称射程有2000公里,能从台湾打到北京。台当局如何能突然获得射程2000公里的导弹,其性能是否有台媒吹嘘的那样厉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度解析。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中科院”日前研发了一款名为“擎天”的超音速巡航导弹,该弹于前几年正式立项研发,并于去年年底完成了正式的作战评估。目前该弹已经进入量产阶段,首批导弹还部署到了台军某导弹指挥部之中。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台湾当局预计未来会部署15-20枚“擎天”导弹,并以机动发射平台的方式部署在台湾北部与中部地区。根据各方面的消息来判断,该导弹是雄风-3导弹的增程版本,其尾部安装了更大的火箭推进器,这也让导弹长达14米。
也使得“擎天”导弹的射程被认为在2000公里左右,这让一些岛内媒体欣喜若狂,这是因为在该导弹服役后,台军将首次拥有中远程打击的战略武器。
事实上,“擎天”导弹并非台当局近年来首次公布的新式导弹。在过去几年间,台当局出于建设所谓的现代化战力的目的,同时立项并研发了多款超音速巡航导弹。
在2018年,台当局首次公布了其在研的超音速巡航导弹项目“云峰”,该弹的研发早在2012年便已开始,但进度一直十分迟缓,其原定计划为2014-2015年期间服役,但最终因种种原因导致研发进度落后。
而在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云峰”导弹的研制被重新重视起来,仅仅2年以后就研制成功,并于2019年开始生产并装备台军导弹部队。
根据台军公布的数据称,“云峰”导弹能够打击1500公里距离以内的目标,是当时台军射程最远的导弹。
而在今年9月份,台当局还在屏东九鹏基地举行精确制导武器试射,在这一过程中,雄风-2E这款在台军中服役多年的导弹首次亮相。
据相关数据分析,经过增程改造的雄风-2E导弹已经具备1000公里以上的射程,这种导弹既可以攻击陆地目标,也同样具备打击海上目标的能力。
同样也是利用这些巡航导弹搞“对等威慑”。台当局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大陆可以使用导弹覆盖全台,那么台湾也同样必须有能力打击大陆的沿海及内陆城市。
尤其是这次新研发的“擎天”导弹,更是在理论上具备了打击北京的能力,其对大陆示威的意味非常浓厚。而针对台湾当局研发的这些导弹,解放军实际也早已做好了一系列防范的准备。
但无论是俄军使用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还是乌克兰使用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都被双方使用的反导系统成功拦截过,且拦截成功率较高。俄军防空武器较为充足,乌军的风暴阴影导弹很难取得重要战果,大多数都是在打击那些缺乏防空系统保护的后方基础设施。
而乌军虽然缺乏防空武器,但也使用S300反导系统,甚至是猎豹防空坦克成功拦截过俄军的巡航导弹。
对于防空系统而言,拦截巡航导弹的难度实际上与拦截飞机并无不同,一些大国研发的巡航导弹,一般都会采取隐身弹体和低飞弹道的方式来增强导弹突防能力。台湾当局的导弹大多数都是基于雄风导弹拓展而来。
这次研发的“擎天”导弹更是一枚大号的雄风导弹,很有可能射程提升了,但是却缺乏相应的隐身突防能力。
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地区部署有大量的防空反导系统。其中陆基的包括道尔系列,红旗系列防空反导系统;海基的则有052D驱逐舰上的海红旗9B导弹,这些武器都能有效拦截从台湾方向发射的任何巡航导弹。
考虑到台湾当局的导弹生产能力低下,一种导弹部署的数量不超过30-40枚,因此台湾当局根本无法采取饱和打击的方式进行突防。
在另一方面,如果台海地区真的爆发军事冲突,解放军也会对全台湾的导弹基地实施电子压制与定点摧毁。
以目前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而言,想要实现针对全台或者重点区域的电子压制与干扰并不困难,这也让台军导弹的打击能力大打折扣。
毕竟巡航导弹在远距离飞行过程中,需要依赖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弹道修正,一旦岛内的GPS信号被屏蔽,台军绝大部分的导弹武器将陷入无法使用的境地。
总的来说,无论台湾当局未来开发什么导弹,都不过是负隅顽抗苟延残喘而已。两岸之间的军事差距并不是一两种导弹就能弥补,任何企图直接与大陆进行军事对抗的举动,都将是徒劳无益的。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早日认清现实,放弃不必要的对抗,回到与大陆和平统一对话的正确道路上来。
观众朋友们,大家对于当前台湾当局发展中远程巡航导弹,幻想“以武拒统”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下一期话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