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的现代魔法又是个什么梗?
今天白天晴间多云,东北风转南风1—2级,降水概率10%,夜间晴间多云,西南风1—2级,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3℃。
限号:今天不限号。自11月25日起,天津暂停实施机动车尾号限行及外埠、区域号牌小客车高峰限行措施。
【气温回暖,天津或遭遇“霾伏”】1月3日至5日,我国大部地区都以升温为主。预计1月5日前后,天津最高气温将回升至6℃上下。由于冷空气较弱,雾和霾也来刷存在感。1月2日-5日,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汾渭平原、江淮、江汉、江南西部等地有轻至中度霾;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和汾渭平原等地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陈敏尔张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1月3日,新年元旦假期后上班第一天。上午,市委书记、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张工前往武清区调研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下午,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陈敏尔强调,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更好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江苏、青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中共中央决定:信长星同志任江苏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青海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陈刚同志任青海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天津实施方案来了】1月2日,我市出台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从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要求各级各部门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针”怎么打效果最好?为何“阳过”也要考虑接种?天津疾控解答】2022年12月13日,天津市正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加强接种工作。2023年1月3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免疫规划管理科主任陈伟表示,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要适时根据国家政策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如果老年人现在正处于新冠病毒感染期,是不建议接种疫苗的,疫苗不具有治疗作用。如果已经“阳”过的,建议康复满6个月以后,继续接种加强针。
【天津专家:五种情况建议做CT,新冠或可诱发眼部疾病】近日,针对大家关注的抗原、核酸转阴后的咳嗽、心悸、复阳等一系列问题,天津呼吸科、心内科、感染科、眼科专家做出了回答。专家表示,出现五种情况要警惕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需要及时去医院做CT检查。此外,有些患者反应有眼痛、看东西重影等眼睛不适,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诱发结膜炎,应及时到眼科检查并规范治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回应】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
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等,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通知: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1月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要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配备数量适宜的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等设备,确保能够及时为门诊患者、居家治疗患者及养老机构老年人提供氧疗或氧气灌装服务,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
【部分国家对中国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外交部回应】近期,部分国家对来自中国的旅客采取临时防疫措施,外交部回应,将针对不同情况本着对等原则采取相应措施。
【13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获批上市】1月3日,国家药监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泡腾片等13个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上市。获批品种中9个品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推荐的常用对症治疗药物,四个品种为医用氧。
【高福:新冠疫苗只防重症死亡,预计未来半年内还要接种一次】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疫苗的四级防护包括防感染、防发病、防传播、防重症死亡,目前从全球的数据来看,新冠疫苗只在最后一级即防重症死亡有明显效果。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家还要戴上口罩,而且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来看,很可能未来半年内还要再打一次疫苗。
【杭州:入境人员中检出XBB、BQ.1等变异株】昨天,杭州疾控表示,根据病毒株监测情况,近一周杭州市本土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时,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也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XBB和BQ.1均为BA.5的亚分支,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近期,浙江省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日增约百万,预计1月疫情将进入高峰平台期。
【中华医学会分会:新冠阳性和康复中患者禁止实施任何医美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发布《新冠疫情时期整形美容医疗风险管控指导意见》,新冠阳性以及正在康复中的患者禁止实施任何医美项目;新冠转阴康复早期(4周内)患者,慎重实施中小医美项目,原则上禁止开展全麻手术项目。
【一条朋友圈,蒙脱石散一夜脱销,当事人回应:已在派出所做笔录】昨天,因一条朋友圈让蒙脱石散一夜脱销的当事人黄可(化名)回应,已经在派出所做了笔录,XBB攻击心血管和拉肚子属于虚假消息,民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此前,黄可曾在朋友圈发布过一些自己对于疫情的见解,提醒亲朋好友们囤常备药品。12月30日,黄可突然在一些群里发现了自己的朋友圈截图,随后蒙脱石散等药物一夜脱销,登上新年热搜第一。
【老人下葬后家属接到医院通知:人还在住院!当地卫健委介入调查】近日,广西南宁一老人“死而复生”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当事人尹婆婆的亲属陈女士表示,“尹婆婆”在被医院确认死亡后3天,其家人又接到医院电话称尹婆婆还在住院,而他们下葬的“尹婆婆”则是医院另一名去世的病人。南宁北际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事确为医院将二人信息弄错,当地卫健委已到医院调查取证。
【2022年国家铁路客运发送量16.1亿人】2022年全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亿吨、同比增长4.7%,其中电煤14.9亿吨、同比增长13%。全年国家铁路完成客运发送量16.1亿人。
【教育部:做好2023年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2023年寒假将至,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化治理,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各地要多管齐下,持续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加强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测和调控,全面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将收费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开,严防恶意涨价。
【“新中国设计第一人”周令钊去世】中国着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艺术设计大师,中国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中国文联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获得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周令钊先生于2023年1月3日15时06分离世,享年104岁。
【着名快板、相声演员何德利去世】天津王派快板名家,着名相声和快板演员何德利先生于2023年1月2日去世,享年76岁。
【北京发布市域(郊)铁路功能布局规划】近日,《北京市域(郊)铁路功能布局规划(2020年-2035年)》批复,规划线公里,“放射”覆盖雄安新区、天津、唐山等7个主要方向。
【河南警方:8人故意破坏警车,6人被抓捕】河南鹿邑公安1月3日通报,1月2日23时许,少数人员对停放在路边的一辆执勤警车进行故意破坏,未造成人员伤亡。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案的8名违法行为人以涉嫌寻衅滋事立案侦查。其中,王某某等6人已抓捕到案。
【宁河区苗庄镇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启建】新年首个工作日,总投资78亿元的宁河区苗庄镇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天津2770家企业列入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近日,《天津市2022年度创新型中小企业公告名单》公布,天津口岸卫生科技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易泰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木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2770家榜上有名。
【《天津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出台】日前,《天津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022年天津全面实施协作支援“十大行动”】2022年,天津市全面实施协作支援“十大行动”,推动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一年来,投入财政帮扶资金28.51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197个。
【元旦假期,天津派出4822组检查组,督促整改隐患2689个】元旦假期,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严格监督检查、压实安全责任,共派出检查组4822组,抽调检查人员9814人次、检查企业9609家,督促整改隐患2689个,全力维护城市生产安全稳定。节日期间,我市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天津工业生物所提供离子电渗透面膜新技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月2日发布消息,该研究所体外合成生物学中心研究团队首次将柔性可穿戴的酶燃料电池与面膜相结合,在无纺布基底上制备了基于葡萄糖和葡萄糖氧化酶的酶燃料电池,并证实了其可驱动离子电渗透以促进面膜相关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
【国考笔试天津考区防疫安全须知发布】昨天,2023年国考天津考区防疫与安全须知发布,天津考区考生应于2023年1月3日起填写《调查表》,并实时监测健康状况。考试当天须全程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N95口罩,体温低于37.3℃、身体健康状况无异常进入常规考场。
【天津警方提醒:不要穿行冰面,不要上冰玩耍】近期气温波动大,市民上冰游玩、垂钓、穿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天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近日派员在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冰上安全宣传及劝阻行动。治安总队出动警力在海河三岔河口、狮子林桥、古文化街亲水平台等区域,现场劝阻冰上垂钓爱好者40余人、游玩穿行冰面市民群众100余人。天津警方提醒市民,千万不要上冰行走或逗留,避免发生落水危险。
【元旦假期,天津铁警抓获6名网上在逃人员】元旦小长假期间,天津铁路公安处增派一线警力,严密阵地防控,加大站车查缉工作力度,3天小长假连续抓获6名网上在逃人员。
【津南区首个文明交通主题公园落成】日前,公安津南分局交警支队在月牙河公园打造了津南区首个文明交通主题公园,为市民闲暇时间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提供了新平台。
【天津滨海机场元旦假期运输旅客7.3万人次】元旦假期,天津滨海机场累计运输旅客7.3万人次,完成客运运输架次605架次,日均旅客吞吐量、客运航班运输架次相较12月中下旬分别增长47%、22%。
【天津公交客流回潮】元旦假期,天津公交换乘优惠正式实施,惠民政策助力了公交客流回潮,元旦期间客流较上一个周末增长近55%,天津公交实现了2023年的“开门红”。
【1月5日起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大幅下调】天津航空了解到,今年1月5日(出票日期)零时起,国内航班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下调。新的收取标准为: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成人旅客收取4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成人旅客收取80元。
【天津口岸超60亿元货物享RCEP关税优惠】2022年全年,天津口岸RCEP项下超60亿元进出口货物享受关税优惠,其中,享惠进口货值42.8亿元,进口货物享受关税减免6500多万元;天津市出口企业向天津海关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4100多份,出口货值17.5亿元,出口货物可享受进口国关税减免近900万元。
【油价新年“首涨”】1月3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240元。天津调整后的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升分别为:89号汽油7.21元,上调0.19元;92号汽油7.78元,上调0.2元;95号汽油8.22元,上调0.22元;0号柴油7.45元,上调0.21元。
【河北区智算中心一期完工】近日,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工程于顺利完工,该项目位于河北区张兴庄地块,总投资约12.7亿元,可提供300P人工智能算力系统,1P人工智能算力,相当于每秒1000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
【天津3名少年遇杂草起火脱棉衣灭火,消防:准备送试卷奖励】1月3日,据天津蓟州消防消息,3名小学生遇荒地杂草起火,脱下棉衣灭火,一边灭火一边报警,消防员到场时3人已满脸“烟熏妆”。火被消防扑灭后,消防员给3人点赞,并提醒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拨打报警电话。随后,消防在视频下方评论表示,正准备送试卷奖励。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1月3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成立。全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4所高校的25名大学生运动员将参加短道速滑、女子冰壶、单板滑雪3个大项11个小项的比赛,代表团总人数为49人。
【国际足联将要求所有会员协会以贝利的名字命名一座体育场】当地时间2日,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在巴西出席“球王”贝利告别仪式时表示,国际足联将要求所有会员协会以贝利的名字命名一座体育场。
【天津女排二十连胜,决赛津沪争霸】1月3 日,2022-2023赛季中国女排超级联赛结束了半决赛次回合的较量。卫冕冠军天津渤海银行女排再次以 3 比 0 的比分战胜福建女排,连续 6 届联赛挺进决赛。1月7日决赛中,天津女排将迎战上海女排,球队将向着联赛第15 冠全力发起冲击。
【中国男排超级联赛1比3不敌河北男排】2022-2023赛季中国男排超级联赛五、六名决赛1月3日在河北保定赛区打响,天津食品集团男排以1比3不敌东道主河北男排,在三场两胜制的系列赛中先失一城,面临背水一战。
【天津大剧院发布本年度重磅演出】日前,天津大剧院已确定2023年度部分重磅演出,涵盖音乐会、话剧、音乐剧、舞剧四大门类共计20余场演出,以名家名团的配置和多元的艺术形态,丰富我市新年演出市场,邀请观众回归剧场生活。
【“非遗过大年”活动启动】昨天,2023年天津市“非遗过大年”活动启动,此次活动在水上记忆博物馆和17家人人乐门店同步举行,将持续至2023年元宵节。
【“火树银花”不夜城即将回归】随着春节的临近,西青区开始布置春节灯光,全部春节灯光布置将于1月5日前完成,1月14日(腊月二十三)到2月7日(正月十七)每晚17:30-24:00开启。
2023年的开始,也许你还是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压力,但请你始终记得,当你能适应越来越多的未知和变化,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成长和进步。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直面生活,拥抱变化。在变化中获得改变的勇气,在变化中超越昨天的自己。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