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报名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挂靠网

热门关键词: 

  刚满25岁的陈建军静静地躺在地上,身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他右手的食指仍紧扣着扳机,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永远没有闭上。

  1962年,云南省麻栗坡县的陈世富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全村的街坊邻居都前来祝贺,并纷纷问他,孩子叫什么名字。陈世富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忘了给儿子取名。低头一看怀中的婴儿,忽然想到今天是建军节,便立刻决定,这个孩子叫陈建军。

  因为父亲是一名老公安,工作繁忙,常常没有时间照看他。于是,年幼的陈建军常常跟随着父亲到公安局,逐渐感受到了警察们的奉献精神,也在心底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英雄。

  直到20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临。为了加强打击毒品犯罪,云南省公安机关决定选拔一批专门的缉毒干警,而麻栗坡县恰好有名额。这个消息瞬间激起了陈建军心中的热血,他偷偷地报了名,并在《选招公安民警简明登记表》上郑重写下:“继承爸爸干公安,是我唯一的志愿。宁愿在缉毒工作中粉身碎骨,也绝不回头!”

  缉毒工作面对的是最危险的亡命之徒,因此选拔标准异常严格。尽管如此,陈建军还是从8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此时,他才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家人听后却满脸愁容,担心他选择的这条路太危险,纷纷劝他再三考虑。但陈建军深知家人的担忧,然而早已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让他毫不犹豫地决定了自己的道路。

  为了让家人放心,他在集训期间始终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每天从清晨训练到深夜。最终,集训结束时,他不仅获得了优秀学员证书,还被分配到了砚山县平远街缉毒小组,成为我国第一批缉毒队员之一。

  平远街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既靠近金三角,又是云南通往越南的必经之路。上世纪70年代,越南曾对我国领土进行侵扰,使得与越南接壤的平远街一度陷入动荡与战争。由于其靠近金三角并紧邻战区,毒品与武器泛滥,平远街逐渐成了犯罪分子的“乐园”。

  当陈建军到达这里时,平远街已经是毒品和枪支交易的重灾区。他明白自己面临的将是怎样的挑战,因此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与犯罪分子周旋。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犯罪动态,白天他在各个检查站巡查,晚上又悄悄潜入可疑的村寨进行侦查。经过多次分析与总结,陈建军最终掌握了识别毒贩与接触毒贩的独特技巧,成功逮捕了大批狡猾的犯罪分子。

  1984年6月16日,陈建军和队友刘黎波像往常一样在通往昆明的必经路段设卡盘查。为了让潜在的毒贩放松警惕,陈建军随意地喊道:“请大家配合我们工作,把行李打开检查,看看有没有非法携带武器弹药……”当检查一辆客车时,他注意到过道上的一个红布包。捏了一下,包内有些软,陈建军随口问道:“这是谁的?”

  车上没人回答,陈建军心生疑虑,拿起包靠近鼻尖闻了闻,熟悉的毒品味道顿时让他心里有了底。于是他依旧装作若无其事地将包扔回过道,放行了客车。可车一走,他和刘黎波交换了一个眼神,便骑上摩托追了上去。很快,他们将客车逼停,再次上前检查时,果然发现那人正试图取出包里的毒品。毒品贩子此时已经没了逃脱的机会。

  就这样,由于陈建军出色的侦查能力,1985年他被选为秘密侦查员,开始了艰难的卧底生涯。然而,在外人看来,陈建军的生活逐渐变得复杂。邻居们常看到他抽烟喝酒,甚至进入一些可疑的场所,不禁开始议论纷纷,有人甚至找到陈建军的父亲,劝他管管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陈世富心里虽然疑惑,但也没有过多干涉,叹道:“孩子大了,自己的路让他自己走。”

  但他的妻子却深感痛苦,看着丈夫把家里的钱输光,甚至来向她借钱,她开始觉得日子无法再过下去。无奈之下,她带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找到公安局领导,请求他管一管陈建军。领导无奈,只能把陈建军叫来一顿训斥。实际上,所有这一切,陈建军都是为了混入毒贩的圈子,准备展开最终的行动。

  1986年8月22日,陈建军的卧底行动终于开始。在得到毒贩冯育焕即将贩卖大量毒品的情报后,陈建军以一个“广东老板”的身份独自前往冯的家。在冯育焕的盘问下,他巧妙应对,消除了对方的怀疑,并用身上的现金打消了冯的顾虑。当交易成功后,陈建军立即发出了信号,警方也在此时突袭而至,将冯育焕及其团伙一网打尽。

  随着卧底工作逐渐深入,陈建军的情报逐渐帮助警方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毒品交易团伙的面纱。1987年9月,经过多次试探,陈建军和队友终于与周荣云领导的毒品贩运团伙取得了联系。在一番试探和角力后,他们成功完成了交易。然而,这一切并不容易,毒贩不断改变交易地点,似乎在检验陈建军的忠诚。最终,毒贩们放下了戒心,决定开始交易。

  12月13日,陈建军接到了毒贩冯某某要在砚山县出售一批鸦片的消息,开始了他第24次卧底行动。可当他按约定地点赶到时,毒贩却临时更改了交货地点。经过一番周折,陈建军被带到了毒贩的老巢——波么村。此时,他才意识到,这些毒贩早已准备好在这里做交易。

  到了冯某某家,毒贩们开始催促陈建军交钱,然而陈建军知道,时机已成熟,他决定行动。紧急情况下,他拔出枪大声宣布:“不许动,我是公安局的!”此时,毒贩冯某某等人也不甘示弱,一场枪战爆发。陈建军尽管身负重伤,依然顽强地反击,直到最后,他的手仍紧握着那把枪。

  尽管警方很快将逃跑的毒贩抓回,但陈建军已经倒下,无法再继续他未完成的使命。陈建军牺牲时,年仅25岁。

  一个月后,陈建军的追悼会在省公安厅举行。公安部授予他“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云南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号召全省公安民警向他学习。

  陈建军的牺牲深深触动了家人,特别是他的女儿陈益琳,虽然她年仅一岁多,但她始终将父亲的精神铭刻在心,并立志不辜负父亲的期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份英烈的荣耀。

  如今,每年,像陈建军一样的年轻警察依旧奔赴一线,守护着中国的和平与安宁。而每年也有不少公安民警因为公职牺牲,平均寿命远低于普通人。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牺牲,永远镌刻在每一位警察的心中。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