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报名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挂靠网

热门关键词: 

  率领23万大军分多路包抄延安,战争一触即发,当时绝大部分解放军都被调派到各大解放区同敌人作战,延安的军队总人数只有区区两万余人,无论是在人员还是武器装备上都无法同敌军相对抗。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离开延安,进行战略转移,留给胡宗南一座空城,临走之时,毛主席还笑着对彭老总说道:“蒋介石这次进攻延安,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不了两年时间,我们还会回到这里的!”

  众人在延安转移过程中遭到胡宗南部队疯狂围堵,毛主席却巧用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只在道路边写下了7个大字,就耍得胡宗南部下团团转,敌人进退两难,而毛主席等人不慌不忙地撤出包围圈。

  那么,为何蒋介石急于攻占延安,毛主席又为何撤出革命圣地延安?在撤退过程中,生死攸关之际写下7个字,敌人看后竟不敢轻举妄动,为何?

  抗日战争解放后,为了给中国人民营造持久的,和平的,民主的建国环境,国共两党开始展开接触,当然,国民党反动派一直想要实现一党专政,拒绝中共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提议,蒋介石更是在国民党大会上嚣张地说道:“我们现在的中心工作就是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的外部敌人,而共产党是我们的内部敌人,只有将中共消灭殆尽,我才能睡个安稳觉!”

  但是苦于战争刚结束,国内众多民主人士都在研讨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十足地道的民主国家,不可再发生大规模战争,以便人们安居乐业,加上大部分国军都部署在西北,西南地区,将他们运送至中共控制区域尚需时日,所以蒋介石不得已采取拖延战术,即重庆谈判,假借谈判名义,实则拖延时间,尽快调兵遣将。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在这份协定上,中共在军队数量上作出了巨大的让步,人数从48个师降至20个师,几乎已经达到了蒋介石心中的底线,虽然双方在一些根本问题上还有些分歧,但是光从协议上来看还是卓有成效的,国内总算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签订协议的当晚,蒋介石夜不能寐,天亮时分起床在日记里写下“甚叹共产党之不可与同群”的话,这也表明了他的狼子野心,为以后的战争埋下伏笔。

  毛主席深知蒋介石迟早会对解放区动手,眼前的宁静随时都会如过往云烟般消散,所以他向全军指出大练兵的重要性,务必做好敌人随时大举进攻的可能性的思想准备,我们要统一而不被消灭,只有对付好,才能摆脱危险。

  果不其然,1946年6月底,“双十协定”签完还未满一年之际,蒋介石就撕毁停战协定,暴露出本来面目,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一时间,20余万国军朝着我方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为了转移有生战斗力,我军没有动用主力进行决战,而是采取边打边撤的方式保存实力。

  到了1947年,解放军开始在各大战役中稳住阵脚,即将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蒋介石想先下手为强,欲对我方革命圣地延安发动进攻,摧毁我们的精神信仰,蒋介石命令自己的嫡系将领胡宗南率领23万大军迅速拿下延安。

  此前,胡宗南曾率领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编第一旅进攻解放军太岳兵团,可惜实力不济,被我军司令员陈赓给全歼,旅长黄正诚当场被俘,吓得胡宗南四处逃窜。

  此时,胡宗南率领“精兵强将”想要一雪前耻,他决定以刘戡(kān)和董钊为左右两个兵团,采用钳形攻势围歼延安的解放军,另外,还派出几十架军机轮番轰炸延安及周边地区。

  反观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区区两万余人,而且装备极差,补给非常困难,也难怪胡宗南在战争爆发前就信誓达旦地在蒋介石面前立下军令状:“三日之内,我必定拿下延安,否则军法处置!”

  在这实力相差极其悬殊的情况下,众人必须面临抉择,到底是要死保延安,等到大军来援,还是弃城撤退,为此,党中央领导人开会商议对策,大多数同志认为务必要保住延安,这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有无数的热血青年和爱国民主人士,是我党立身之本,在抗日战争那么艰难的环境下,延安都经受住了考验,如今已然没有放弃它的理由,如果将大军及时调回,一定能保住延安。

  毛主席抽了根烟,随后这样说道:“你们这个想法不够高明,不应该阻拦他们进攻延安,蒋介石这个人我和他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我还是很了解他的,他好大喜功,以为占领了延安,就已经取得了胜利,殊不知这是他输掉的第一步,这样的话,不只是我们,就连全国人民很快都知道蒋介石是背信弃义,发动战争,破坏和平的一方,战争中最重要的是人心。另外,延安是一个世界名城,但在战争时也是一个沉重的包袱,现在蒋介石进攻延安,那就让他背上这个包袱嘛,到时我们也可以打到南京去,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众人听了后还是一知半解,毛主席随后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道:“假如你在路上行走,背着满是黄金白银的包袱,被一个强盗打劫,要你的包袱,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硬是要背着包袱和他打,身体活动范围受限,肯定会输掉,并且包袱也会被劫走,这样既丢了性命,又损失了钱财,如果你把包袱扔掉,身体就轻松多了,与强盗搏斗的方式就多了,可以拳打脚踢,可以拿武器,最后甚至能把强盗打退,留住包袱。这就好比延安,我们把这个包袱留给他们,我们自己打起仗来就没有负担,能够最大限度地牵制住敌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等敌人筋疲力尽时,我们再选择反攻,这样,一座完整的延安城不就又回到了我们手中了吗?我们的目的是用一个延安城换取全中国的解放!”

  不过为了掩护全城军民,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安全撤离,还需有人马抵抗几日,大会决定让彭德怀担任西北野战兵团统帅,率领两万人马发起延安保卫战。

  将士们没有听到毛主席关于延安撤离建议的高屋建瓴,情绪低迷,彭德怀立刻在全体将士们面前作了《我们一定能够打胜仗》的着名演讲,激情且朴素的话语,瞬间点燃了将士们的抗争决心,极大地提振了众人的士气。

  1947年3月13日,延安保卫战正式打响,彭德怀命令部队在延安以南地区构筑多处纵深阵地,依托有利地形同敌人作战,胡宗南率领14万人分别从洛川和宜川两地发动进攻,国军先派出百架次战机对延安城进行无差别轰炸,然后国军在远处动用火炮发动进攻,西北野战军战士们在这种极端困难下同敌人艰苦作战,为党中央和百姓的转移争取宝贵时间。

  3月18日,国军在经过六日的疯狂进攻,终于抵达延安城下,彭德怀赶忙催促毛主席赶紧撤离,谁知毛主席说道:“老百姓都撤离完了吗?”

  毛主席笑着说道:“那就好,这个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心腹大将,我倒想看看他长什么样,是什么样的人誓要拿下我们延安?”

  彭德怀听到这话吓了一跳,大敌当前,主席竟然还有心思在这说笑,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谁能保证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他立刻对主席说道:“主席,这太危险了,你们必须立刻撤离!”

  说完这话,就让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劝毛主席赶紧离开,毛主席没得办法,只好说:“行吧,既然你这么说,我给胡宗南留下一句话再走!”

  当天傍晚,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党中央领导人踏着夕阳迈向新征程,次日,彭老总也率军撤离延安,国军兴奋地冲进延安城,结果让胡宗南彻底傻了眼,这里一个人都没有,连家畜都被一并带走了,这时胡宗南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共并非保卫延安,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众人撤退,不过他细想这也是自己的功劳,肯定是自己的大军出动,吓跑了中共这些领导人,于是他派人进每处窑洞搜索看有没有什么遗留之物。

  胡宗南特意推开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房门,他原以为中共领导人在撤退时一定会将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可以拍下照片登上报纸嘲笑并羞辱中共,但印入眼帘的场景终究让他失望了,里面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书柜上摆满了中国古典书籍,床边整齐摆放着两双鞋子,衣服虽然打满了补丁,仍迭得很整齐放在衣柜中,再看桌子,有一张纸条,分明是毛主席留给他的,他看完上面内容觉得哭笑不得:“胡先生到延安,骑虎难下,进不得更退不得,看先生如何抉择!”

  这番话恰好说出胡宗南的心声,原本想在三日之下拿下延安,生擒中共领导人,可自己就算有数倍于敌的将士,也花了足足七日才进入延安,进来以后,自己还是被人耍了一顿,真是骑虎难下,不过不管怎样还是要给蒋介石一个交待,他给蒋介石发去大捷的通电,说自己歼敌一万余人,俘虏了几千余名共军,缴获无数弹药物资。

  当然,这一切都是胡宗南王婆自夸,他在延安附近的村庄中抓来大量老百姓,让他们换上解放军衣服,人数不够的就让自己部下来凑。蒋介石得知“陕北大捷”的消息后,立刻乘专机赶往延安。

  胡宗南只好花费几十万大洋去铺路,翻新墙壁,住所,逼迫老百姓在蒋介石的视野中高喊“万岁”,这番虚假的作势让胡宗南甚是得意,蒋介石看得开心,顺便将这么“重大的消息”刊登在报纸上,让那些江浙财阀和美国人看看自己的能耐,也难怪国民党反动派越是作秀,离失败就越近。

  随后我方报刊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精准地预言了未来战争的走向:蒋介石赶往哪里视察,他的部队就会在哪里打个败仗!

  而美国政府更实在,无情地戳穿了国军的谎言:国民党军队将攻占延安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际上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

  蒋介石在离开延安后,自负的胡宗南认为自己的大军是机械化部队,而解放军仍然以牛马为主要运输工具,汽车少得可怜,所以只要几日就能追上,并在一个月之内将其聚歼。可胡宗南能想到的,我们伟人岂能想不到?毛主席早就设下“空城计”,看他敢不敢“钻进来”了!

  胡宗南率领20余万人搜寻了三个月,结果连解放军的影子都没找着,而他们也不敢分散兵力,毕竟在3月25日胡宗南派出5个旅兵力进入到彭老总设下的伏击圈,被我军歼灭3000余人,现在还心有余悸。

  直到1947年6月,胡宗南才得知情报,我军可能在陕北王家湾地区休整,他随即命令刘戡率领5万余人去攻打我军。

  刘戡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是胡宗南的急先锋,他常年驻守在陕甘宁边区,对这片区域非常熟悉,他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接济过八路军,不过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仍然选择为蒋介石效力。

  很快,刘戡率军就追到了王家湾附近,毛主席等人商量一番后,决定将这2万余名解放军战士分散成若干只小分队,分别撤往目的地,以避免被国军包围聚歼的可能。

  当各部队分别撤离后,毛主席等人身边只剩下400余人,他们由70多人的骑兵连和2支200余人的步兵连组成,这些战士手中的武器都比较老旧,是前线战场上淘汰下来的,连一门像样的火炮都没有,要真的碰上刘戡,可以肯定抵抗不了多久。

  据前方侦察战士来报:刘戡已经率军直扑毛主席所在方向。众人心中一惊,毛主席却丝毫不慌不忙,让领导干部们带着老百姓先撤退,自己等他们走了再动身。

  过了几个小时,侦察战士又来报:刘戡兵分两路准备南北夹击我军。此时的老百姓该撤离的都撤离了,而毛主席仍然站在原地看向远方,嘴里抽起烟来,身边的周总理问道:“主席,我们何时出发?”

  6月9日夜里,天降暴雨,我军在泥泞的道路上行军,不仅行军速度大为减缓,还有不少战士淋雨感冒,四周能见度不足几十米,我军来到一处叫小河村的地方,与此同时,刘戡也率军来到这里,两军相隔最近的时候不足一里地,全凭暴雨声湮没了周围一切声音。

  为了确保整支队伍的安全,毛主席下令:“第一,不准大声说话;第二,自我本人起不准抽烟点火;第三,用绳子捆住牲口的嘴巴,不可发出声响!”

  另外毛主席也悄悄跟周总理和任弼时做了个约定,即如果真的碰上了国军,三人就朝不同方向撤退,无论是谁突围成功,也可算得上胜利。

  众人沿着小河村西进时,差点撞上刘戡的部队,我军赶紧隐蔽,敌人离我方越来越近,战士们正准备与其殊死一搏时,远处传来一阵枪响,原来彭德怀已经率领主力部队撤到了陇西地区,但他截获到了刘戡方面的情报,得知毛主席这边有危险,所以他立刻派王震率领一支队伍前来支援。

  突如其来的枪响打乱了刘戡的作战计划,他也分不清谁才是主力部队,所以他又兵分两路,一小部分人留在原地继续搜寻毛主席等人,大部分兵力去追击发出枪响的王震部。毛主席为了和来援部队打个配合仗,来个声东击西之策,抽出一个排的兵力也主动向敌人发起进攻,并将敌人引向远处,王震率领的部队也在交火一段时间后将敌人引向毛主席所在部队的反方向。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毛主席等人看到战场上横七竖八躺着的几乎都是国军尸体,回来的那一个排战士不但没人牺牲(几人受轻伤),而且还抓了几名敌军俘虏,可真是大快人心,我军从俘虏口中得知了敌人的数量,分布情况。

  毛主席对众人说道:“我们的战士很英勇啊,一个排的兵力就挡住了刘戡几万人,加上我们从这几名国军士兵口中得知他们的兵力部署情况,也可以看出他们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战术嘛,对于你们取得辉煌战绩,我要向各大部队发送电报进行嘉奖,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这些天就在这里休整一下吧,刘戡暂时是不会再回来这里的!”

  这一休息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刘戡重整旗鼓,再次集结大队人马对我军展开大规模搜捕,不过他们这次作战计划有所转变,即逼迫我军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地区。

  但是这样的想法早已被毛主席看破,他知道胡宗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逼我军渡过黄河,来到一片陌生区域,然后他就可以用自身在抗日战争没有受过严重损失的大军攻打我方其他根据地,继而各个击破,而我方无论形势多么危急,心中都只有一个目的,用这几百人兵力牢牢牵制住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以获取全国战场上的胜利。

  毛主席等人已经来到了黄河边了,可他却放出话来:“同志们,我之前就说过,要给胡宗南一个教训,现在还没到渡河时机!”

  毛主席等人一路沿着黄河岸边向着西北地区行进,很快就来到一座大山处,毛主席对着众人说道:“走吧,我们上山!”

  大部分战士都上山后,断后的几名战士想要掩盖掉上山的痕迹,拿来枝条铺在被踏过的土地上,毛主席却阻止他们,说道:“你们就别把痕迹抹掉了,我倒希望他们能找到这里来呢!这样吧,你们找个大石头,在上面写上毛泽东由此上山这几个大字,我倒要看他敢不敢追过来!”

  没过多久,这块牌子就竖立在山脚醒目的地方,毛主席笑着对周总理说道:“看他能不能看穿这个空城计!”

  等过了许久,刘戡率军来到此地,看到这醒目的几个大字,他停下来思考片刻就准备离开此处,旁边的参谋就问为何不上山搜寻一遍,假如共军真的在山上呢?

  生性多疑的刘戡白了他一眼,说道:“你是毛泽东的话,你会告诉敌人自己藏身之处吗?他带的人那么少,怎么敌得过我们这么多人,就算山上有人,也只是故布疑阵,设下伏兵,他自己肯定也不会在上面,此时他肯定已经渡过黄河,你们现在对着对岸用炮火轰炸,就算炸不到他们,也能警告他们,我们已经识破他们的诡计!”

  可笑的是刘戡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毛主席真的就在山上,毛主席等人就这么看着敌人朝着黄河对岸发射炮弹,也不知是不是站得高看得远,众人心情好得很,等刘戡等人离开后,毛主席等人毫不掩饰地下山,这真的可以说打仗也要靠脑子。

  随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毛主席一直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将几十万敌军拖得筋疲力尽,我军趁敌人休息之际,发动进攻,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十六字方针发挥到极致。

  1948年3月,毛主席正式率军向敌人发起进攻,一举解放晋绥解放区,胡宗南大军像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极其狼狈,刘戡所率领的整编29军被全歼,他本人则气急自杀。

  4月21日,毛主席兑现了他的诺言,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重新回到延安,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其革命生涯中创造出无数的经典战役,其用兵出神入化,往往能在绝境中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己方最后都能化险为夷。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