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白银雕龙武器是个什么梗?
第3装甲军辖下的第16摩托化步兵师来自威斯特法伦,第40装甲军麾下的第3装甲师来自柏林—勃兰登堡,他们是第一批渡过马内奇河,进入亚洲大陆的德国部队。
第3装甲师师长是布赖特将军,这个师是第40装甲军的先头部队,他们一直追逐着后撤中的苏军,从顿河起,渡过萨尔河,一直追到马内奇河的一条支流——卡雷切普拉克河的普罗列塔尔斯卡亚地区。
布赖特的装甲部队已推进至宽阔的马内奇河的岸边,严格说来,这条河是由水坝支持的一连串水库,这些水库库面大多近2公里宽,水库和巨大的水坝构成了一个水力发电系统,被称作马内奇水电站。
在河对岸,苏军士兵早已构建好阵地,对他们来说,马内奇河是一道理想的防线,因为它是横跨高加索接近地的一道坚实屏障。
“我们怎么才能渡过河去?”布赖特将军焦急地询问他的参谋长蓬陶少校和第3摩步团团长齐默尔曼中校。
“干嘛不智取呢?选择河道最宽处,就是靠近大坝的地方,那里的河面近两英里宽。他们不会料到我们会在那里发起进攻。”蓬陶少校建议道。
此时的气温酷热难当,进行尝试时,两艘突击舟立即像石头那样沉到了河底,另外十九艘也漏水,但这可以让船上的士兵舀水来解决。
这两个渡河点都位于“马内奇水电站”所处的镇的上游,这个镇子坐落在大坝的尽头,看情况,大坝似乎只在几个地方被加以封锁,并布设了地雷。
第3摩托化步兵旅组成了一个战斗群,以执行这一次的行动,第3摩步团第2营从左面发起进攻,第1营居右。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以夜幕为掩护,在水库的远端构建起桥头堡。待战斗群所有的士兵渡河后,突破敌人的防线,以突袭夺取镇子。”
第40装甲军开始进行强渡马内奇河的行动,在此次行动的重点地带,第3装甲师以第6装甲团的一个营,从西北方发起佯攻,与此同时,第3摩步团第1营实施了真正的渡河行动。炮火准备由师属炮兵提供,零点至1点间,他们突然进行了猛烈地炮火齐射。
第6连连长汤克中尉和他的部下们趴在河岸上,工兵们将突击舟推入水里。炮弹呼啸着掠过头顶,在河对岸炸开,一时间,硝烟和尘土四散激扬。
“行动!”汤克下达了命令,士兵们跳入突击舟,向前驶去,并不得不用空饭盒拼命地舀水,以免沉没,而马达的声响,早被炮火的轰鸣所淹没。
没有任何伤亡,德军士兵渡过了马内奇河,19艘突击舟的船底擦过河对岸的碎石,汤克率先飞身上岸,站在了亚洲的土地上。
这一边,汤克带着部下冲过平坦的河岸,第一道战壕里的苏军士兵措手不及,他们四散退去,还没来得及向下一道战壕发出警报,便被汤克他们的机枪子弹扫倒。
不过,登陆点左右两侧的苏军士兵已被惊动,突击舟带着第二波士兵渡河时,遭到了机枪交叉火力的射击,两艘突击舟被击沉。
连长汤克中尉接掌了桥头堡的指挥任务,苏军用纵向火力覆盖着整个河岸,各种口径的火炮猛烈轰击着这片地区。
苏军用迫击炮和机枪朝着他们猛烈开火,并发起了两次反击,一直逼近到离汤克的阵地不到几米远的地方。
而最糟糕的是,汤克他们的弹药即将耗尽,右侧的机枪只剩下两条弹链,其他武器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而迫击炮弹已经打完。
汤克中尉充分利用了这段等待时间,他轮番地从一名排长处跑到下一名排长那里,向他们指点着行动的细节,随即便让他们发起了进攻,一个排接着一个排,向“马内奇水电站”镇冲去。
苏军士兵没有想到,防御如此严密的阵地会遭到来自后方和侧面的攻击,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前方面朝着大坝的方向。于是,汤克和他的部下迅速席卷了苏军的后方阵地。
等苏军指挥员重新组织起防御,并让部下们背对大坝实施抵抗时,德军的第一批坦克以及韦尔曼营里的装甲车已沿着大坝坝顶,轰鸣着驶过了狭窄的路面。
8月2日早上,第3装甲师的“冯·利本施泰因”战斗群一直突破至伊基图通,而“帕佩”战斗群则在普列加特诺耶建立起一个桥头堡。
大胆渡过马内奇河,打开通往高加索的门户,这一行动,得到了第23装甲师一次同样大胆、成功的行动的补充。
来自巴登—符腾堡州的这个师,消灭了苏军一处顽强、巧妙的伏击阵地,该阵地对德军侧翼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苏军甚至没有想到这一威胁。
马克少将的第23装甲师跟在第3装甲师身后前进,该师获得加强的第23摩托车营直扑马尔特诺夫卡。
空军的侦察报告指出,这座城市的防卫力量“非常薄弱”,马克少将发起进攻时,俄国人的摩托化军也进入了阵地。
马克立即意识到危险,他以正面进攻牵制住敌人,随即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以“布尔迈斯特”战斗群得到加强的第201装甲团包围敌军。
第201装甲团第9连率先冲入了马尔特诺夫卡,单是这个连就摧毁了12辆T-34和6辆T-70,另外,还有数门反坦克炮和步兵炮。
马尔特诺夫卡的坦克战,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德军第一次以优势的战术指挥和熟练的坦克对坦克技能,牵制住一股庞大的苏军部队并将其歼灭的行动,总共有77辆苏军坦克被击毁,缴获的大炮不计其数。
第3装甲师的坦克和掷弹兵,沿着马内奇河追赶后撤中的苏军,他们冒着摄氏50度的酷暑高温,穿越卡尔梅克草原,从大批牛群和好奇的骆驼身边经过,而此刻,在文尼察附近的元首大本营,希特勒正坐在他闷热的暗堡中,查看着摊放在面前的大幅态势图,约德尔将军在旁边作着报告。
他们讨论的主题,并非国防军统帅部公告上宣布的“马内奇河上的胜利”,而是第6集团军在顿河河曲部所遇到的棘手情况。
保卢斯将军的南端和北端攻击部队确实都已到达顿河,但卡拉奇的桥头堡(该桥头堡控制着进入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狭长地带的通道),不仅控制在苏军手中,而且,实际上已变成俄国人发起反击的一块跳板。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中将,已在德国第6集团军面前,布设了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第21、第62、第63和第64集团军),还有两个刚组建完毕的坦克集团军(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
苏军坦克第4集团军已开始包围保卢斯的第14装甲军,冯·赛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位于南翼的第51军已遭遇严重的困境,弹药和燃料的短缺,使整个第6集团军开始陷入瘫痪。
由于南端战事需要推进的距离更远些,所以陆军总参谋部军需长瓦格纳将军在燃料补给上,给予高加索战线优先权,许多原先驶向第6集团军的长途补给车队,现在重新转向了南方。
7月31日,希特勒终于不得不认识到,他的乐观已经毫无根据,第6集团军的实力受到补给物资严重短缺的影响,面对强大的苏军防御部队,他们的力量已不足以夺取斯大林格勒,他再也无法对这一事实,视若无睹。
因此,他于当天下令,再次更改计划,第4装甲集团军(尽管已被抽调了第40装甲军)脱离高加索前线,置于B集团军群麾下,并从顿河南岸向东北方推进,以便在进攻斯大林格勒前,对卡拉奇的苏军侧翼实施打击。
这是个很好的计划,但它来得太晚了,就令人担心的力量分散来说,抽调第4装甲集团军改变不了任何问题。
希特勒将这股力量抽离A集团军群,只是削弱了该集团军群对高加索地区的打击力量,而作为提供给B集团军群的增援,这股兵力太少,到达的也太晚,根本无法确保尽早拿下斯大林格勒。
两个同样强大的集团军群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双方形成了一个直角,他们距离各自的目标,都有很长的一段路。最严重的问题是补给,由于整个行动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重心,这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死结。
在希特勒的指挥下,德军最高统帅部自己把自己带入到一个毫无希望的状况中,逐渐变得依赖于对手的决定。
元首于7月31日下达的指令要求,高加索战线第二阶段的“雪绒花”行动现在开始——夺取黑海沿岸。
A集团军群将投入其快速部队,归第1装甲集团军统辖,朝阿尔马维尔和迈科普方向前进,集团军群内的其他部队,“劳夫”集团军级集群和基希纳将军的第57装甲军将穿过新罗西斯克和图阿普谢,沿海岸赶往巴统。康拉德将军第49山地军麾下的德国和罗马尼亚山地师将在左翼投入行动,穿越高加索隘口后,包抄图阿普谢和苏呼米。
一开始,所有的一切都以惊人的精确按部就班,元首新指令下达的当天,第3和第57装甲军向高加索方向跃进了一大步。
冯·马肯森将军以刚刚隶属自己麾下的第13装甲师,于当晚夺取了萨利斯克,越过几道反坦克壕后,该师在8月6日拿下了拉巴河上的库尔干纳亚,而第16摩步师则夺取了拉宾斯克。
8月9日夜间,赫尔少将的第13装甲师攻向迈科普石油镇,这个镇子是广阔油田地区的行政所在地,德军在这里缴获了50架完好的飞机,但储油罐已被摧毁,工厂也因所有的关键设备被搬迁,陷于瘫痪。
第49山地军和第5军也获得了进展,他们在罗斯托夫东面强渡顿河。8月13日前,他们已拿下克拉斯诺达尔,并强渡库班河。
第57装甲军的推进同样取得了成功,他们穿过库班草原后,党卫军“维京”师的“吉勒”装甲战斗群与尾随在身后的“诺德兰”、“日耳曼尼亚”战斗群,沿库班河北岸投入战斗。
“吉勒”装甲战斗群渡过了库班河;冯·朔尔茨指挥的战斗群在克鲁泡特金顺利渡河,并迅速建立起一个桥头堡,从而为“劳夫”集团军级集群清理出通向库班河南岸的道路。
位于第57装甲军最前方的“维京”师随即转向西南,朝图阿普谢而去。在武装党卫军中将施泰纳的带领下,由来自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和德国的志愿者组成的“维京”师突入了迈科普油田的西北和西南部。
就这样,1942年8月的头几天,“A”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沿着他们的整个前线,穿过库班河和卡尔梅克草原向前推进,以便在实施弹性防御和缓慢后撤的苏军部队到达高加索地区前,拖住他们,从而防止苏军退入山区,并在那里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了伏罗希洛夫斯克,镇内的苏军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经过短暂的战斗,该镇于下午16点被德军夺取,尽管苏军以坦克和骑兵发起了一次反击,但还是被德军击退。
接着,德军继续前进。“勃兰登堡”团的士兵们跟随着先头部队一同行动,随时准备执行特殊任务,罗马尼亚山地兵也被编入第3装甲师麾下。
德国人向高加索地区的推进越快,一个事实就越清楚:苏军仍在后撤,其有生力量和物资并未遭受重大损失。
德国部队获得的领土越来越多,但没能成功地打垮敌人,更别说歼灭对方了,几辆翻倒的农用大车、几匹死去的马,就是德军在前进道路上所获得的战利品。
为了掩护向高加索地区进军的德军越来越长的东侧方向,奥特将军的第52军,以其麾下的第111和第370步兵师,沿着一个宽大的正面滚滚向东,朝里海而去。
与此同时,第3和第23装甲师继续向南推进,晴朗的夏空,士兵们看见很远的地方有一片白色的云层。但这片云层一动不动,第二天,它还在那里,第三天也是如此。
那是高达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覆盖着晶莹的冰川和永恒的积雪,是高加索中心地带最大的山体。
“我们今天前进了多少?”第421步兵团团长莱因哈特问他的副官。博尔中尉看了看地图,地图上标出了第125步兵师及其身边的第198步兵师(这两个师隶属于第5军)的前进路线,他以此测算出距离:“64公里。”
64公里,这就是步兵们在当天前进的路程,在炽热的天空下,穿过光秃秃的库班草原,行进中的队伍笼罩在厚厚的灰棕色尘埃中,只有为首的骑兵能独善其身。
越往南前进,各个团之间的连接就越发松散,只是靠远处激起的尘土表明,遥远的右侧和左侧,其他部队也在向着南方前进。
的确,他们线日以第3装甲师夺取了皮亚季戈尔斯克,以第23装甲师拿下了矿水城,从而到达了高加索脚下。
前方最后一道障碍是捷列克河,他们能否渡过河去,然后经奥赛梯和格鲁吉亚的军用公路夺取高山上的隘口呢?
与此同时,位于中间位置的第3和第57装甲军正穿过炎热和尘埃,从顿河进入迈科普产油区,试图追上后撤中的苏军。
然后,他又指向迈科普:“克莱斯特将赶到这里。然后,我们就要看看我们的第17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所形成的包围圈里能逮住些什么。”
第125步兵师第421团就是这样前进的,1942年8月初,劳夫麾下的步兵、猎兵以及山地兵部队的情形也与之相类似。
这段时间里的南线战事,呈现出沙漠战的特点,穿越库班草原追赶苏军的行动,变成了从一个供水点赶至下一个供水点的比赛,中途会短暂停歇几次,吃点东西。
诚然,后勤单位会用大型水箱为部队紧急运送饮水,但他们无法为马匹也送来足够的饮用水。所以,部队每天都必须夺取新的供水点。
A集团军群的右翼,面对第17集团军的压力,苏军实施着弹性后撤,以这种方式,他们已在顿河中游取得了成功。
苏军会以强大的后卫部队,有组织地守住几个村子和众多的河床,战争初期,他们会顽强地守住这些阵地,可现在,他们迅速放弃阵地,通过这种方法,执行了铁木辛哥元帅的新指令:
这就是苏军的弹性战术,苏军总参谋部放弃了斯大林寸土必争的老战术,那种打法曾使苏军一次次遭受到包围和巨大的损失。
很快,苏军的下级指挥员便掌握了这些迟滞行动和弹性防御的战术,这种战术自1936年起便被德军训练手册所删除。
在这种情况下,“劳夫”集团军级集群中的师级单位,以及第1装甲集团军,未能成功完成第45号元首令中的关键任务:
来自符腾堡的第5军,在他们到达库班前,渡过了8条河流,该军的目标是夺取新罗西斯克,在其右侧的是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第57装甲军在其身后,第49山地军位于该军的左翼。第44猎兵军则跟在基希纳将军的快速部队身后。
在季霍列茨克,从巴库通往罗斯托夫的输油管穿过铁路和公路线,苏军以强大的火炮、反坦克炮和三列装甲列车顽强地守卫着这个重要地点。
88毫米高射炮部队被置于第125步兵师的指挥下,最后,第125步兵师的先头部队与第198步兵师取得了会合。
对德军推进的迟滞打击方式很多,有时,会突然来自广阔的向日葵地,地里的向日葵有一人多高,苏军士兵经常躲在里面袭击德军,可一旦德军试图逮住他们,这些苏军士兵便逃之夭夭。
就这样,辖第125、第198、第73和第9步兵师的第5军,于1942年8月10日到达了克拉斯诺达尔。
16天内,步兵们从罗斯托夫到库班哥萨克的首府,已前进了近320公里,他们的作战和行军,穿过了骄阳烘烤下的库班草原的焦土,但也走过了肥沃富饶的河谷。
在他们推进的周围,是无边无际的向日葵地,以及大面积的小麦、谷子、大麻和烟草,庞大的牛群越过浩瀚无边的草原。
哥萨克村庄的果园是名副其实的绿洲,杏子、李子、苹果、梨、甜瓜、葡萄和西红柿生长得极为茂盛。这里的鸡蛋多得像海滩上的沙子,还有大群大群的猪,对厨师和军需官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克拉斯诺达尔是库班地区的中心,位于库班河的北岸,当时的居民约有二十万人,这座城市是个大型的炼油厂。
韦策尔将军投入他的第5军,对这座城市展开了向心攻击,来自法兰克尼亚的第73步兵师从西北方发起进攻,来自黑森的第9师从北面出击,来自符腾堡的第125师和第198师分别从东北和东面发起攻击。
苏军在果园和城郊进行了顽强而又激烈的抵抗,他们希望能保持市中心及库班河上桥梁的畅通,以便尽可能地把更多的人送过河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将重要的物资运走,无法被运至南岸的一切被付之一炬,包括巨大的油罐。
8月11日中午,奥尔特利布少校带领着第421步兵团第1营,已到达距离桥梁不到50码的地方,苏军塞得满满当当的车队正从桥上过河。
第2连接到了进攻的命令,泽茨勒上尉跳起身,手枪攥在举起的手里,他只向前冲了三步便倒在地上,子弹射穿了他的头颅。
但是,全连还是向前冲去你最前面的排距离桥梁的斜坡已不到20米,就在这时,警惕的苏军守桥人员引爆了炸药。
伴随着一声雷鸣般的巨响,大桥六个不同的地点,连同桥上的车队一同发生了爆炸,透过硝烟和尘埃,马拉大车和马匹的挽具飞过被炸毁的桥梁护栏落入河中,消失在河水里。
桥梁被炸毁,使德国人耽误了两天的时间,直到8月13到14日夜间,第125步兵师才使用突击舟和木筏渡过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