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纪事之一网友如何看?
明天(2 月 21 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我国素有 二月二,龙抬头 的民俗。 龙抬头 的由来是什么?有哪些习俗?就此,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和民俗文化专家高巍。
王科超告诉记者,古时候,人们观察到苍龙七宿在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出没周期与一年的农时周期基本一致。 龙抬头 描述的正是春天农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从东方夜空中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角宿的景象。
王科超说,我国古人为观测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黄道一带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组,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为一组:东方为苍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
东方苍龙包含了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生动地勾勒出一条龙的形象。其中,角宿作龙头,亢宿为脖颈,氐宿为胸膛,房宿为龙腹,心宿是龙身,尾宿和箕宿共同代表龙尾。 龙抬头 反映的就是角宿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形象,像是 龙头 抬了起来。
在大约 2000 年前,中国古人看到的 二月二,龙抬头 是在日落后不久。由于存在岁差,如今人们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晚上八九点才能看到 龙抬头 。今年看到 龙抬头 的时间相对更晚,大约在晚上十点。他进一步解释,除了岁差经年累月的影响,相同的恒星天象在一天中出现的时间与公历日期的早晚也有关系。同一颗恒星,每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大约 4 分钟升起。今年农历二月初二对应公历日期 2 月 21 日,当天 龙抬头 时间比 2021 年 3 月 14 日的 二月二,龙抬头 晚一个多小时。
在农历二月初二之后的近两个月内,公众在晚上不同时间段可以看到 龙头 角宿从地平线升起的景象。整条 苍龙 从地平线 月中旬,公众入夜后就能看到整个苍龙的 龙形 出现在夜空中。
高巍说, 二月二,龙抬头 是一个正常现象,但由于人们对春天的期盼特别强烈,这也是一年中很重要的时刻,所以把期盼和对龙图腾的崇拜之情赋予到龙角星——角宿升起的时刻上。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龙头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关于 二月二,龙抬头 有一个 金豆开花 的传说。高巍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百姓祈盼下雨的虔诚感动了青龙,于是下了一场及时的春雨。然而玉皇大帝认为青龙擅自下雨对他是一种冒犯,将青龙压住以示惩罚,此后很久没有下雨。百姓同情青龙,希望玉皇大帝宽宥它,而且希望能再次下雨。玉皇大帝就提出一个条件——金豆开花。
百姓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实现金豆开花。结果有一天一位老人拿着筐,边走边吆喝——金豆开花。大家上前一看,他卖的是爆米花,于是从中得到了启发,玉米爆开就是金豆开花。所以农耕年代,大家在 二月二,龙抬头 的日子吃爆米花,期盼下雨和优质的种子。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发,在天时转换的重要节点,顺应天时以获得庇佑,同时打好基础,选择好人生的目标,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在今天的文化意义。 他说,在这一天早上,很多大人会提醒孩子,先别起来,躺在床上喊喊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特别是对男孩子,他们在家庭中更要承担责任。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习俗。
这一天还有理发剃头的习俗。高巍说,过去,老北京人过春节不是初七就上班、正月十五就算过完年了,年俗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月底。 二月二 的日子,年刚刚过完,又赶上 龙抬头 的日子,所以理发成了老百姓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