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报名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挂靠网

热门关键词: 

  我常常听到朋友放弃给孩子接种某种疫苗,原因往往简单到超乎想象:“忘记了”、“错过了”、“怕后遗症(发烧或腹泻)”、“不会得”,以及“有点贵”。父母们常常会因为注射疫苗时的“麻烦”(发烧、腹泻和花费)而心存侥幸,就像《疫苗的故事》所说的那样,“我们从不相信自己会得病,直到自己真的得病”。

  成年后第一次关心疫苗还是在国外读书时,有段时间要好的女性朋友们开始流行接种一种名字也叫不清的疫苗。彼时好友是这样跟我描述的:“打了这个疫苗可以安心泡温泉和洗桑拿。”

  那时我不知这个所谓的防感染疫苗就是随后大热的HPV,不知这是当地初高中生的必接种疫苗,不知几年后国内会出现抢购九价疫苗的热潮,更不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防癌疫苗——毕竟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个疫苗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六年后,我的小孩在出生的24小时里就接种了两种疫苗——乙肝和卡介,在一岁内接种了10种疫苗,包括乙肝(HepB)、卡介苗(BCG)、麻腮风(MMR)、乙脑(JEV)、AC流脑(Men)、五联(Atap-IPV-Hib)、水痘(VarV)、轮病(ORV)、手足口病(EV71)和13价肺炎(PCV13),共计21针。

  而这些都是我在生育前甚至小孩出生前并不知晓也未曾预料到的“知识”,随后被迫面对的还有未曾想到的其他问题,包括在何处接种、是否接种自费疫苗、选择进口还是国产、万一断苗该怎么办……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打疫苗几乎变成了孩子外出的主要原因,占据了时间、精力和确实不小的开销,因此我的脑海中时不时会冒出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要打疫苗?为什么要打这么多疫苗?这些疫苗到底有什么用?

  如果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打疫苗?围绕着疫苗的问题很多,但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机会得到好好的解答。

  和预期中遥远的公共卫生科普故事不同,《疫苗的故事》是一本很好读的书,我在其中还获得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健康小知识。作为成人,我感谢保罗·奥菲特,他把医学小白所关心的健康知识巧妙地贯穿全书:告诉我治疗感冒的方式只有“蔑视它”,下一次大流感可能是在2025年,人之所以死亡是因为细胞分裂的次数有限……每读几页总会出现想要和朋友分享的“金句良言”。

  作为一位养育者,我感谢保罗·奥菲特,他是轮状病毒疫苗的发明者,让我的孩子得以获得病毒的保护伞,但更重要的是,感谢他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惑,感谢他记录下“现代疫苗之父”莫里斯·希勒曼的故事,以及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疫苗的故事。

  《疫苗的故事》以“现代疫苗之父”莫里斯·希勒曼的人生为主要切入点,逐步撬开了疫苗时代的大门。令人惊讶的是,出生于流感大流行时期的莫里斯·希勒曼并非成长于医学世家,相反,他的童年充满了喂鸡、赶马、采浆果、煎鸡蛋、铲鸡屎等农场事务。

  和所有的蒙大拿人一样,他的童年艰难而又残酷,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他唯一的慰藉,也激励着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蒙大拿州立大学毕业,主修学科是化学和微生物学。毕业后,无力负担学医费用的莫里斯选择了芝加哥的微生物学博士学位,他申请了十所学校,十所全都给他发来了offer和全额奖学金。

  1944年,毕业后的莫里斯面临两个选择:进入学术界继续研究,或者进入制药公司工作。在彼时的环境中,“没有人会去企业,去业界找工作时并不被允许的”。但对莫里斯而言,他来自农场,农场人务实精神扎根于他的骨子里,他不想做一些虚无缥缈的研究和教书,他想做些事情,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于是,他先后去了施贵宝、沃尔特·里德研究所和默沙东。莫里斯在施贵宝学到了如何批量生产流感疫苗,在沃尔特·里德研究所深入研究了流感病毒,在大流感结束之后加入了默沙东。在接下来的30年,他在默沙东发明并试验了超过20种疫苗,惠及无数国家和地区,保护全世界各地数不清的孩子免受残疾、病痛和死亡的威胁——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孩子。

  在第十章《不确定的未来》中,作者保罗·奥菲特提到了疫苗的危机和莫里斯面临的指控,并花大量笔墨细细解释了“麻腮风会导致自闭症”这一说法并无科学证据,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疫苗的抗拒和迟疑。

  惭愧的是,作为新手父母,尤其是不了解疫苗和疫病知识的医学小白而言,我和我身边的新手父母们与书中听闻“麻腮风会导致自闭症”就抗拒接种疫苗的家庭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我常常听到朋友放弃给孩子接种某种疫苗,原因往往简单到超乎想象:“忘记了”、“错过了”、“怕后遗症(发烧或腹泻)”、“不会得”,以及“有点贵”。父母们常常会因为注射疫苗时的“麻烦”(发烧、腹泻和花费)而心存侥幸,就像《疫苗的故事》所说的那样,“我们从不相信自己会得病,直到自己真的得病”。

  罗伯特·威贝尔给柯尔斯滕·希勒曼注射杰里尔·林恩株腮腺炎疫苗,1966年。杰里尔·林恩·希勒曼在一边旁观

  作为父母,在面临疫苗问题上,我也没有完美的答案。大几千的自费疫苗况且不说,孩子接种时及接种后的各种可能也让人担惊受怕。诸如麻腮风和五联之类的联合疫苗看似解决了许多“麻烦事”,但联合疫苗的“副作用”强过单一疫苗的事实也确实不容忽略——网络上遍地都是焦虑的新手父母面对接种麻腮风或五联等联合疫苗后高烧不断的崩溃和手足无措,但是反过来说,谁又能保证分开打就没有副作用呢?是多打十几针、多跑十几次医院来换取一个可能的小概率事件,还是打高价省事的联合疫苗但同时也要面对大概率的副作用?况且,动辄上千的自费疫苗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担,更别提时不时就被告知的断苗风险,即使排除主观上的抗拒,种种现实问题也确实让疫苗的推进变得不那么容易。

  但是我依然庆幸,庆幸我们在一个可以选择的时代。除了莫里斯·希勒曼,书中还提及了许多在疫苗领域的科学工作者。说到底,这是一场赛跑,是科技和病毒的比赛,也是人类和病毒的赛跑。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场接力赛,是一代代如莫里斯一样奋战在病毒研究第一线的科研人员的赛跑,防癌疫苗、联合病毒、口服轮状……疫苗在不断进步,但病毒也在不断变化,正如书中提到的,制药公司早已不再花大力气制造抗生素,未来,“疫苗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抗击细菌感染最后的、唯一的机会”。

  莫里斯·希勒曼是现代医学史上一位英雄般的传奇人物。全球14种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接种的疫苗中,有9种是他的发明。这些疫苗使得以前极其常见和致命的疾病,包括腮腺炎、风疹、麻疹、水痘等已被全世界遗忘,他也因此被尊为“现代疫苗之父”。

  此外,他还是第一个预测出流感大流行的时间的人,并在疫情传入美国之前成功研发出了疫苗;美国医学研究人员能得的所有大奖,他全都得过了;他的工作,每年能挽救约800万人的生命。而因为疫苗的诞生,人类的寿命比100年前延长了30年。

  希勒曼以不断进取的精神,一次次突破科学障碍研制疫苗。他的一生,是现代流行病学和疫苗学的缩影,而疫苗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就是希勒曼的故事。

  奥菲特与希勒曼共同发明了轮状病毒疫苗,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最后几个月里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作者生动地讲述了希勒曼研发各种疫苗的细节,也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全球背景下的疫苗开发,勾勒出了200多年来的公共卫生史,在展示流行病学的得失的同时,也以有力的证据提醒人们重视疫苗的价值以及科学所拥有的拯救生命、保护人类福祉的力量。

  保罗·奥菲特(Paul A.Offit),医学博士,是专门研究传染病的儿科医生,是疫苗、免疫学和病毒学专家,还是一种轮状病毒疫苗的共同发明人。

  他是莫里斯·R.希勒曼疫苗学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儿科教授、费城儿童医院疫苗教育中心主任。目前,作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疫苗工作组的成员,正在为抗击新冠肺炎而工作。他也是FDA疫苗和相关生物产品咨询委员会的成员,美国疾控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作为疫苗领域的专家,他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J.Edmund Bradley儿科卓越奖;美国传染病学会疫苗开发青年研究员奖;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颁发的研究职业发展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