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报名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挂靠网

热门关键词: 

  近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根据乘联会整理的海关数据,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世界第一。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 522 万辆,同比增长 57%,超越此前的榜首日本。

  那中国在海外卖的最好的车企是谁?大部分人可能会说上汽、比亚迪或吉利。然而,从单一品牌的角度来看,奇瑞是名副其实的“出海一哥”。

  数据显示,2023 年,奇瑞集团全年销售量达到 188.13 万辆,同比增长 52.6%,在自主品牌中仅次于比亚迪、长安。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出口量高达 93.71 万辆,同比增长 101%,增速远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奇瑞为何能在海外市场取得如此出色的销售业绩?奇瑞的“出海经验”,是否能让国内车企借鉴,进一步增强国产车在海外的实力?

  如果把时间拉长,过去三年,奇瑞的出海成绩迎来了跨越式增长,从 2021 年的 26.92 万辆,到 2023 年的 93.71 万辆,增长 248%;同时,出口销量占奇瑞总销量的比重,也从 2021 年的 28%,提升到 2023 年的 49.81%。这也是国内首个海外销量占比接近 5 成的自主品牌。

  根据德勤的一份报告,在全球汽车出海的策略中,有两种主要取向:一种是类似丰田汽车的“由难到易”策略,即从成熟市场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家市场;另一种则类似现代汽车,从欠发达国家市场出发,逐步拓展至欧美发达市场。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以上汽、吉利、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均在加速走出去,主要是针对欧洲市场。

  相比之下,奇瑞在 2023 年海外销量接近 94 万台,分布在俄罗斯、墨西哥、土耳其、巴西、哈萨克斯坦、南非、智利等 80 多个国家。这些地区共同特征是汽车市场相对“低势能”,缺乏自身的汽车产业,对进口车依赖较高。

  其中,奇瑞在俄罗斯、墨西哥和欧洲增速亮眼。根据民生证券研报,奇瑞汽车在俄罗斯、巴西、智利等国拥有较大的销量基数,尤其在俄罗斯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迅速提升。

  特别是俄乌冲突后,随着西方车企的撤出,中国车企迅速完成了补位,俄罗斯成为了我国的第一大出口国。

  据 wind 数据,2023 上半年奇瑞集团出口俄罗斯销量达 4.7 万辆,同比增长 321%。

  从全球范围的经验来看,汽车出海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并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绝对成功之法。奇瑞之所以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据了解,奇瑞是中国第一个将整车、CKD 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全球的汽车企业,逐步实现了从产品到品牌的全面“走出去”。

  积累阶段(2001-2020 年):从零到一,积累海外产品、渠道和品牌运营经验,整体出口规模在 10-15 万辆水平。

  快速增长阶段(2021 年至今):疫情、俄乌冲突成为契机,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和销售渠道等优势,奇瑞出口销量迅速进入高速增长新阶段。2021 年到 2023 年,出海年销售数据为 26.92 万辆、45.13 万辆、93.71 万辆。

  截至目前,奇瑞汽车已成功出口到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累计超过 170 万辆,全球用户超过 1200 万人。

  中国汽车报有一篇文章提到,在南美洲,由于公路条件恶劣,山路和山坡较多,用户对汽车动力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奇瑞对出口南美的车辆进行了动力提升,以提高加速性能和爬坡性能。

  在中东地区,由于多沙漠地带,漂浮在空气中的沙粒容易加速车辆部件磨损,奇瑞专门对出口到中东的车辆进行了内部加强和密封性处理。

  中国汽车报曾报道说,在喜爱足球的智利、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奇瑞通过体育营销成功提高品牌曝光度。

  在 2021 年 12 月,奇瑞冠名的 UC 球队在智利足球甲级联赛中夺冠,有效提升了奇瑞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

  从全球来看,中国车企正面临着新能源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机遇。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到 773.6 万辆,同比增长 36.2%;同时新能源累计出口量达到 104.8 万辆,同比增长 72%。

  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后,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等中国汽车品牌正在展开新一轮的“出海”攻势。

  作为回应,奇瑞宣布在未来五年内研发投入超过 1000 亿元,并计划在 2024 年全面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密集推出多个品牌与产品序列及旗下产品。

  奇瑞刚发布的大型智能轿跑星纪元 ES,国内售价 22.58 万元-33.98 万元,出口价突破 100 万元 奇瑞

  除此之外,海外供应保障不足、当地市场资源有限、品牌优势尚未建立、产品技术“水土不服”等,也制约着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尽管中国车企近年在海外市场表现优异,但其运营模式仍以“纯出口”为主,相较于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国际车企,显得略显稚嫩。

  比如日本车企的销量,大约只有 40% 左右在日本本土生产、销售和出口,而 60% 的销量则在当地国家生产和销售。

  随着海外销量的扩大以及整车贸易的敏感性,中国车企的海外运营将转入属地运营的阶段,这也意味着在海外市场人才队伍建设、供应链管理、合规管控等领域,中国车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比如国际法规多样且繁琐、在认证方面很有挑战:一个是认证的成本高昂,动辄上千万元;另一个是,产品及服务受限,特别是软件生态方面等。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曾表示,“未来从打法来看,就是看谁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未来大家国际化的能力、意识,真正到用户所在地服务用户,服务当地社会,我认为这是关键。”

  全球汽车产业经过百年发展,涌现无数全球化品牌。然而,成为全球车企的旅程充满波折,往往伴随着关键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

  随着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演变,中国车企正加速走向国际舞台。然而,即便机会窗口已打开,全球化之路仍充满曲折。奇瑞在海外踩过的坑和取得的经验,也值得同行借鉴。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