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蛾眉牵白鹿这样理解正确吗?
何处堪夸?苏州自古繁华。东临淞沪,北枕长江。风起太湖,潮接钱塘。依长三角之通达,得大运河之津航。红楼盛赞“富贵风流”,宋人谚喻“人间天堂”。
泾渎交错,塘浦纵横。畦畎相望,阡陌如茵。正所谓一熟而天下粮仓皆足,一居而此间事业皆成。樟标嘉木,桂领芬芳。矿藏三十有九,瓜果茶桑极盛。水产八仙兮,乡称鱼米;湖游三白兮,蟹号阳澄。仙居之美无过于此,福地之称实有其名。
山水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名贤。伍子胥相土尝水,此地始有重城法象;苏子美筑亭沧浪,彼时渐兴甲第名园。科举旧期,状元竟是特产;复兴今朝,生态乃至典范。粉墙黛瓦,屡见天工苏作;小桥流水,隐约昆曲评弹。
江苏苏州文庙内珍藏着的四大宋碑,分别是《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碑。天、地、人、城。当我们站在这4块巨碑的面前,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时空坐标轴的中心。碑虽无言,却道尽千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苏州自古繁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唐会元》记载,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雄州。从司马迁载入史册的“江东一都会”,到唐代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苏州“风物雄丽为东南冠”,亦是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有人不禁会问,苏州何以得天独厚?司马迁游历吴地后着述,仰仗春秋时阖闾、战国时春申君和汉初吴王刘濞的经营。确实,这乃数千年有道有德者教于斯地的积厚成势。范仲淹曾在苏州治理太湖水患,开河、立闸、修圩,自后遗泽千年,泾渎港汊交错,塘浦圩田井然。宋谣有“苏湖(州)熟,天下足”,明谚云“苏松(江)熟,天下足”,清又称“苏常(州)熟,天下足”。始凿于吴国的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太湖、长江水系,使得苏州这一天下粮仓成为江南地区经济中心。
时至今日,苏州“雄州”之雄,一曰强,经济强,明清“衣被天下”“赋税占全国十分之一”,今有“最强地级市”坊间流传;二曰富,百姓富,昔日“七堰八门六十坊”“处处楼前飘管吹”,新时代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曰美,环境美,月桥花院,人家尽枕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出生态绿色苏州样板;四曰高,社会文明程度高,行己有耻,匹夫有责,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域化”,人们都说“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苏州”。其实都不用说什么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按照苏州人自己的说法,就两个字——适意。
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无过于苏州。由草、水、鱼、禾组成的“苏”字,显然比那个鱼米之乡的说法来得更为形象和传神。
枕长江、抱太湖的苏州,陆地水域面积占了四成多,既有以长江三鲜(河豚、鲥鱼、刀鱼)闻名的江鲜,还有太湖三白(白鱼、白虾、银鱼)为代表的湖鲜。至于会不会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那个以“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为由辞官回家的张翰完全值得期许。长江大保护、太湖禁捕,生态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鱼群洄游,万鸟翔集,亮出了一张张生态名片。
说到水产,自然不会只是鱼鲜。苏州还有号称“水八仙”的茭白、莼菜、鸡头米、莲藕、水芹、茨菰、荸荠、菱,当然也少不了“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有阖闾犒劳伍子胥的鱼脍席、乾隆盛赞的松鼠鳜鱼、苏州面馆的奥灶面……再泡上一杯“吓煞人香”的碧螺春,听一曲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这让人感觉不时不食都是小意思,那种讲究的烟火气真是在千百年中已经深入到苏州的每一个日子了。
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康熙年间,有一位苏州籍翰林院编修说及家乡土产,语出惊人,称是“状元”。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苏州出了45位文状元,其中清代尤甚,有26名。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籍两院院士也多达106位。赴任苏州的韦应物当年就大为惊叹,“吴中盛文史”“岂曰财赋强”。
早在吴越争霸的春秋时期,吴人却是“轻死易发”“好相攻击”,有“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致吴国大兴;后有项羽击斩会稽郡守于吴县,率江东子弟诛秦摧汉,逐鹿神州;又有“生子当如”的孙仲谋,坐断东南,试问“天下英雄谁敌手”。
从尚武、崇文,再到重商,看似温雅的苏州人骨子里流淌着一种追求极致的性格,敢为天下先。这种性格在改革开放年代演化为敢于争先、勇于创新的精气神,造就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
先行先试、创先领先,“城乡一体化”在这里试点,土地综合整治在这里实践。走进新时代,苏州工业园区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六连冠,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十,2021年全国千强镇前十苏州占据六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是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多达108座园林列入《苏州园林名录》。
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14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41处控制保护建筑,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5个历史文化街区,26个历史地段,710口古井,76座古桥梁,23处古牌坊,11处古驳岸。这就是苏州古城的底蕴。
难能可贵的是,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平江图》的总体框架、骨干水系甚至许多路桥名胜都基本一致。再向前追溯,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春秋时期就奠定了苏州古城的千年基业,唐代完善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一直保留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先后编制了三版城市总体规划,1986版“古城新区、东城西市”,全面保护古城“假山假水城中园”;1996版“东园西区、一体两翼”,形成古城居中、四角山水,打造“线版“一核四城、五区组团”,构成“T轴多点”的空间格局,致力呈现“青山清水新天堂”,接力践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理念,让美丽苏州不断刷新颜值。
工巧则推苏郡。玉雕、核雕,宋锦、缂丝、苏绣,明式家具、苏式船点,桃花坞木刻年画、香山帮建筑营造,历史上苏州造从来都是天工之作。其中,双面绣无疑是苏州最鲜活的象征:一面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文化的“最江南”苏州,一面是有着2万多亿经济总量的“最硬核”苏州。
何以中国?广东匠,苏州样。富有灵气的苏州人以针代笔,积丝累线,勾画出粉墙黛瓦之外的缤纷五彩。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勾画现代化目标”的地方,苏州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勾画,也在捧起2014年李光耀世界城市奖的那一刻,丰富呈现在世界面前,成为一个值得学习的范本,而且日臻完美。
新一轮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示了双“井”字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一核双轴”承载苏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核心功能,“一湖两带”以水为灵魂,以太湖、长江(长江生态带)、南部湖荡(江南水乡带)为主体,连通湖泊、河流、湿地、山体、森林、农田等生态廊道和斑块,构建水网纵横、蓝绿交织的江南水乡生态和农业基底,彰显苏州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宜居环境。
“锋”起自然,风满苏州。走进苏州市规划展示馆,一幅姑苏繁华图徐徐展开。江南雄州今胜昔,人到苏州必有为。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
江南雄府,东吴郡治,姑苏自古繁祥。流水小桥,临河万户,风流富贵之邦。穹岭峭峰昂,笠泽波涛涌,竞秀争芳。业实商兴,鱼米文斐,笃行昌。
石湖潋滟晴光,赏山塘月色,夜揽平江。池苑解风,蕉窗喜雨,园林尽日徜徉。昆曲婉腔扬,评弹柔调出,清趣成双。春到江南应醉,怡客作家乡。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党建引领,紧扣“两统一”核心职责,致力“优空间、保发展、护资源、促集约、严执法、强服务”,连年位列全市综合考核第一方阵,并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
2019年初,苏州局征集确定“自然锋”党建品牌和标识,并专门举行授旗仪式。布展主题作品、举办拓展活动,建设文化长廊、打造先锋阵地,设计书签海报、开发衍生产品……“自然锋”党建品牌不断向深处挖掘,向基层延伸,让人人有认知、时时受影响、处处见烙印,有力推动了机构改革“1+12”的综合效能发挥。“自然锋”先后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党建与业务融合创新优秀案例、苏州市市级机关“海棠花红”优秀党建品牌。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是先锋的必然之举。200人的志愿服务队、50人的下沉社区分队,他们说闻令而动是自然资源人应有的担当;13个街道、60多个社区、转战90余天,他们说群众的需要就是最响亮的集结号;2600多人次、1.8万服务时长,率先开展“党建惠企·纾困达产”专项行动,谱写了先锋的战疫篇章。
处长微讲堂、书记微党课、专家讲坛、青年读书会……3年来,100余期集中学习活动、4000多人次参与,苏州局自然锋汇“1+6+X”学习矩阵有力推动了新思想新理念的贯彻践行,入选为苏州市“众说学习”理论宣讲重点项目。读书活动连续两年列入苏州市党员专题阅读重点活动项目;主题辩论赛列入2022年苏州市网络文化“季季红”系列活动,线万。
自然资源是财富,知识是财富,党的创新理论是最宝贵的财富。作为苏州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用示范党组织,苏州局还涌现了挑战答题通关的“大神”,夺冠万人学党史知识竞赛的“牛人”,斩获苏州市挑战赛决赛桂冠的“学习达人”,荣获“我身边的小康”主题宣讲苏州市总决赛一等奖的“百姓名嘴”。
苏州局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建立党支部“硬核指数”考评办法,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推开行动支部工作法,设立党建工作提醒机制,深化一支部一特色活动,开展“三结对五联系”共建活动,建设“党员先锋岗”“书记工作室”“党员教育实境课堂”“巾帼文明岗”……机关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课题获评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先后荣获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苏州市标兵行动支部等50余项荣誉。
一个个基层党组织行动的齐头并进,推动着重大战略、重大政策落地落实。苏州局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契机,形成6大类20余研究成果。建立智库平台、举办工作营、广开“市民论坛”,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到太湖生态岛建设,从大运河文化带到科创“一圈一带”,从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到探索“飞地经济”,从新区新城科学城规划建设到“规划师下乡”编制连片村庄规划,从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到聚力市域一体化,苏州自然资源人以绣花功夫精雕“双面绣”,接续形成数十个专项规划成果,推进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让苏州更强更富、更美更高,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图景。
2019年,苏州局专题召开全市系统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中努力树立模范机关形象。2020年,苏州局将建设先锋自然、打造模范机关作为党组书记项目,部署开展作风效能服务年活动,以转作风、提效能、强服务的实效展现模范机关新气象。2021年,苏州局实施“先锋自然规划未来”文化工程,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全面营造人人争先、岗岗创先的良好生态。2022年,苏州局大力开展融合发展先锋行动,跨地区、跨层级、跨领域组建党建联盟,构建发展共商、资源共享、宣传共鸣,理论联学、活动联办、经验联创的“三共三联”格局,敢为善为、务实落实,充分彰显“三个表率”模范机关的风采。
初心使命的誓言、向上向善的文化,牵引着深融合,提振了精气神。苏州局深化实施“三优三保”升级版行动,创新开展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首度推出“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出让模式,率先出台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苏州十条”,首创“苏州·慧选址”自助选址服务系统,上线个图层空间数据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出台全国首个《“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规范》地方标准,“苏易登”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苏州局锐意创新促转型,让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领跑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时代新征程,致规划之广大,尽资源之精微,苏州自然资源人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踔厉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