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红粉俏佳人究竟怎样?
卖很多的车,也可能赚很少的钱,甚至亏钱——刚过去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是最热闹而内卷的赛道之一。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
回顾2022年,几家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车企在中国车市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展望2023年,这些企业的“活力”也令人充满期待。
2022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汽车1868543台,同比增长152.5%,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第一名。在海外市场,比亚迪也全面起势,2022年出口量超5.59万辆,较上一年增长307.2%。
比亚迪的破局,不仅表现在销量,还有价格。几天前,比亚迪发布全新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及其核心技术“易四方”。作为该品牌首款量产车型,仰望U8直接把国产新能源车的价位拉到了百万元级。
众所周知,买豪车的消费者对“牌子”的要求很高,要让消费者花上百万元去买国产车,比亚迪可以说是给自己找了块硬骨头啃。
高端之路难走,能否通过新能源市场打破传统外资豪华品牌的垄断,对比亚迪来说,既是全新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王传福自己都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取得较大突破,让品牌迎来了冲击高端市场的机遇。
目前比亚迪主要产品覆盖的价格区间在10万至50万元,在多数国人认知中还是平民车型的代表。当下自主新能源品牌与BBA们的豪车之战已然打响,众多车企纷纷奔向50万元甚至百万价格区间,不甘落于人后的比亚迪自然也要强势出牌。
要知道,比亚迪的自我挑战可是自断了后路,它停产了燃油车。在新能源车的赛道上,孤注一掷的比亚迪2022年跑出了加速度,在接下来的赛程里,它能否持续领跑?
1月6日,特斯拉宣布在国内发售的Model 3与Model Y最高降价4.8万元。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创下历史最低价。
有统计显示,这已是2022年至今以来特斯拉第五次降价。对一直想入手特斯拉的车主来说,算是捡到了便宜。对此,特斯拉方面公开解释称,“我们变成国产车了,价格肯定就比纯进口有下降。”
当然,五连降的另一面也是压力所致。特斯拉一次次祭起价格屠刀,打起薄利多销的算盘,也是KPI的锅——年初,马斯克就定下目标,称特斯拉2022年的交付量将轻松增长50%以上,按前年计算,就是150万辆,但2022年特斯拉全年的总交付量为131万辆,并未达到交付目标,市场头把交椅被比亚迪抢走。
面对需求疲软直接降价冲销量,特斯拉这种单刀直入的做法,真是“特”别任性了,简单粗暴但又屡试不爽,据闻仅最近的这次降价3天就卖了3万辆车。不过任性虽有资本,但也难免会带来伤害,特斯拉也要且降且珍惜。
赛力斯AITO问界是2023年初特斯拉降价后首个跟进的电动车品牌。但这不是赛力斯的第一次,2022年10月特斯拉降价后,AITO问界也曾第一时间跟风降价。
外界也有看不懂的地方:AITO问界降价时,2022年前三季度,赛力斯虽然实现了首次单季度营收破百亿,但现实情况是前三季度累计净亏损26.75亿元。
再看毛利率,赛力斯2022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2.72%,同期特斯拉的单车毛利率达到27.9%。尤其是在比亚迪、埃安、上汽大众、长安深蓝等车企都应势涨价的情况下,赛力斯还在逆势而行。
赛力斯的前身是老牌国产车企小康股份,作为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汽车品牌,问界系列2022年总交付量突破7.5万辆,这是个不错的成绩。
从销量看,小鹏曾是2021年“蔚小理”的销量冠军,但2022年在“蔚小理”中垫底,且距离目标销量差距颇大。
2022年,小鹏只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车型——小鹏G9,这款各方面配置拉满、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型,却成为小鹏的滑铁卢。G9上市不到48小时,就被更改了配置和调整了价格。
据媒体报道,在小鹏公司内部的线上全体会上,小鹏创始人兼CEO何小鹏一度激动到哽咽,这一产品战略的失误让何小鹏下定决心进行组织改革。从2022年10月份开始,小鹏围绕组织架构调整展开了一系列紧急补救措施。近日陆续曝出的传统车企高管加盟传闻,暗示小鹏的调整正渐入高潮。
客观看,小鹏是有触底反弹的潜力,技术优势不容小觑,也积累了不错的口碑。2022年12月份,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为11292台,环比上涨94.32%,在连续经历数月的市场阵痛期中打了一个翻身仗。
成立时间还不足两年,且只有一款车上市,在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极氪显然是个“小字辈”,但这个后起之秀,竟然抄了近道,跑得忒欢。
单月交付量稳定上万台,是新能源车企的一条生死线天就实现了交付过万,比肩造车新势力。2022年,极氪001累计交付71941台,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可以说,这是一个很上得了台面的成绩。
虽然出身传统车企,但极氪的特点是懂用户,尤其是年轻的新一代车主。围绕新一代用户的需求,极氪可谓是花尽了心思。极氪001定位电动猎装车,号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首款猎装车,上市之后,车机系统一直受到不少车主的吐槽,其中界面卡顿、开机缓慢等问题突出。为表诚意,极氪为车主免费更换了全新的8155芯片和新增OTA远程升级功能,赢得了老车主们的欢心,也圈粉不少新车主。
2023年,极氪雄心很大,一是直接定下了14万辆的交付目标,二是计划进入欧洲市场由此开启全球化征途。对年轻激进的极氪来说,有野心是好事,但成长之路毕竟漫长。虽然8155芯片免费升级一战,显示了极氪的经营智慧,但企业经营绝不是靠耍小聪明。新年伊始,极氪就遇到了小麻烦。部分车主对极氪展开集体诉讼,控诉“极氪选配变标配,背刺已提车车主”。
2022年的威马祸不单行,就连一向自信的威马创始人沉晖都有些招架不住了,喊出了“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乘联会数据显示,威马2022年前11个月的销量不足3万辆。与销量下滑相比,更棘手的是接连不断的危机。自燃、锁电、被告、败诉、欠款、冻结、停产、降薪、裁员、关店……这些加在一起,威马变“病马”,几次命悬一线。
核心问题是缺钱。曾经风光一时、在造车新势力中一度领先的威马,在资金链危机中越陷越深,2019年至2021年,威马净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合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
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找钱。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发布公告,拟以20.2亿美元收购威马汽车。如果顺利拿到“救命钱”,算是迈过了一道坎,但有了钱,绝地逢生之后,能否好好活下去,依然是摆在威马面前的现实问题。
交了定金,没有等来心仪的车,等来了一款带有纪念性质的车模,告诉你车是等不来了——这是自游家车主所经历的年度车市一大戏剧性事件。
2022年10月8日,自游家汽车发布旗下首款SUV车型——自游家NV,并计划于2022年12月底前完成交付。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短短两个月后,2.4万名意向用户接到通知称,由于自身原因导致自游家NV无法交付。
自游家本身是一个励志故事。它是天才少年李一男创建的全新汽车品牌,自游家在造车模式上选择了蔚来采用的代工模式——通过与大乘汽车合作,以便取得造车资质。遗憾的是,因经营困难而陷入停工停产的大乘汽车,未能让自游家造车披上合法的外衣。
自游家造车暂时以失败告终,但李一男公开回应:“只是暂停现阶段业务,但造车计划依然在进行中。”他本人也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