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藏(cáng)龙(lóng)卧(wò)虎(hǔ)这又是什么梗?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边境管控和边防部队建设情况时强调,加强部队全面建设,提高边境防卫管控能力,努力锻造卫国戍边的钢铁长城。
近年来,我盟坚持党政军警企民合力强边固防,健全边境联防体制机制,建成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切实守好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全力打造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今日起,本平台将刊发系列报道,全面展现我盟党政军警企民齐心协力守护国门、守卫祖国壮美山河的生动实践。
“今天巡护边境线公里,未发现异常。”二月末的阿拉善,气候依旧寒冷,大西北的戈壁上苍茫冷寂。阿左旗边境管理大队、阿右旗边境管理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某边防营以及辖区护边员组成的联合踏查组,通过“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对边境要道、便道、防护网、监控等设施进行实地巡逻踏查。
国无防不立,边无防不宁。阿拉善地理位置特殊,是祖国北疆的“护城河”和自治区的“西大门”,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公里,约占内蒙古边境线总长的六分之一,边境管理区总面积16.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边境管理区总面积的46%,是全区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边境管理区面积最大的盟(市),建设稳固的现代化阿拉善边防,对国家国防事业和国计民生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多年来,我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目标,牢牢把握“富民、兴边、强国、稳边”宗旨任务,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边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长足进步。
“边关之固,固在勠力同心。” 盟外事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刘佳礼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盟各级党委始终把边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党政军警企民合力强边固防联防联控机制,制定出台《阿拉善盟边防委员会工作规则》《阿拉善盟党政军警企民合力强边固防职责分工方案》等,与各边管单位共同签订《军警民联防合作机制备忘录》,明确各单位工作任务和联合处置突发事件程序,将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与自治区“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有效衔接,融合推进落实。盟边防委主要领导多次赴边境一线地区看望慰问执勤官兵、派出所民警和护边员,现场部署推进解决修缮乡村道路、扩大边境网络覆盖、边防部队执勤点通网电、边境警务室配套新能源发电设施等问题。
边境兴则边民富,边民富则边防固。针对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突出,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常住人口逐年减少、外流严重的实际,我盟统筹各方资源共建共享,以加强边境地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不断加大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我盟先后为边境一线执勤官兵改造维护巡逻路2500余公里,新建执勤房4座、瞭望塔7座,重点地段新建铁栅栏、铁丝网等拦阻设施160余公里,新建维护9处监控中心和39套智能监控前端,安装32套净化水设备,有效改善了一线军警部队执勤条件。
盟委、行署建立“5+N”(五大任务+中央、自治区党委和盟委其他重大决策部署任务)督导调度台账,投资5536万元,完成464眼水源井、105座储水窖建设;投资1.4亿元,架设10千伏及以下线公里、低压线台,保障了部分边境农牧民群众集中居住地、边防执勤点和抵边警务室的供电需求;投资5700万元新建完成边境地区38座4G网络基站,从以往边境网络覆盖率不足10%提升至40%左右,边境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一项项好政策,极大地改善了边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坚定了大家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的信心。
“方圆30余公里,8户27名牧民,走访一趟要一天。在这里,靠我们两口子远远不够。我们与边防连队、司法所、村委会等签订联勤联建协议,建了4个群防群治组织,发动边民群众共同参与边疆治理。”在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银根边境派出所戍边夫妻警务室,民警徐乃超告诉记者,警务室辖区人虽少,可是事不少。每年春夏季节,戈壁滩上的肉苁蓉等野生中药材吸引外来人员偷挖盗采,由于地处边境一线,流动人员也给边境管控带来不小压力。通过组建群防群治组织,边民群众共同参与边疆治理,大大加强了边境重点地段、复杂区域的巡逻防控。
党政军警企民合力强边固防是我国边防的独特优势。近年来,我盟秉持“常态、共享、联动、共赢”原则,深化党政军警企民协作联动,提升守边固防强大合力。立足边境地区口岸、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政府扶持生态守边项目,不断探索产业固边安边兴边,与边境地区规模化企业签订“党政军企”四方协议,深化“党政军警企民”在党建、职能、人力、科技、文化、信息、阵地等方面的合作;组建爱民服务志愿队和党员突击队,打造了“车轮上的党员服务站”。同时,额济纳旗给边境苏木嘎查网络信号盲区的牧户配发了47部海事卫星电话,便于边境牧民群众报告警情、灾情等情况;全盟15个边境派出所不断深化“百万警进千万家”“大走访大摸排大调查大治理”等专项工作,广泛建立警务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以创建“枫桥式边境派出所”为着力点,挂牌成立多部门联合调解中心6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个,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带动边境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沙产业、驼产业、奇石产业、旅游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经营发展活动,让边境牧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阿拉善右旗恩格日乌苏嘎查,“北疆楷模”尼玛老人与儿子哈达布和坚守国境线万多公里,被称为边境线年,尼玛老人的孙子成为边境派出所的一名干警,接过了奶奶和父亲的接力棒,在祖国边疆继续谱写卫国戍边的传承佳话。
阿拉善先后涌现出坚守生命禁区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边防民兵“驼兵排”、大漠边境“第一哨”谢宝民、戍边夫妻警务室徐乃超和李文娜等一批稳边固边的模范集体和个人……
“国有边防、边必设防”,多年来,我盟党政军警企民齐心协力守护国门、守卫祖国壮美山河,是守边固边、军民团结的深厚情谊,也是对爱国精神、护边精神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