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信息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报名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挂靠网

热门关键词: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但我毕竟是说房子的,知道如果想从房子上赚到大钱,那就得抄底。当然这是废话,谁都知道什么投资都得抄底,但底在哪里啊?就在“去中心化”的时候。

  这个词是借用“区块链”的,也就是比特币提出的,意思是不需要各国的央行来发钞,就利用计算机的算法来提供交易货币,没有中心机构,各种记录都分散在网络之中。

  这些高深的概念我不懂,只是借用了这么个词而已。房子的去中心化就是避开现有的成熟地段儿,去寻找周边尚未开发的“非中心”。

  非中心也是北京的一个楼盘,就是常营的“北京像素”,老板是中弘的王永红,后来带着女明星和几十亿资金跑路了。

  王永红的非中心就是抄底的典型案例。当年没人看得上这种地段儿,两区交界,还被各种不利因素包围。但王永红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是提前布局了。很多人都说他提前看到了规划,但我不太信,因为如果真的有规划,那就不是他一个人知道了。而且如果他有内部消息,那就不会去拿商业用地了,而是必定将一部分转换为住宅用地。

  不说他了,只说这么个案例。王永红就是凭借非中心的北京像素发了大财,一跃成为北京地产大佬,当年赚钱最多的人,所以才能一掷千金的泡到女明星。

  不过跟着他买房的未必赚到太多,因为他开发的时候草房的规划早已成型,谈不上什么非中心了,谁都知道这是未来的中心。所以那些买房人也就不是抄底了,底,已经被开发商给抬的很高了。

  理解了吗?什么是抄底,是在双方都不知道是不是底的时候,至少是卖家不知道,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才有可能抄底。但这种事儿在股市期货文玩上的可能性大,楼市中的可能性很小。

  所有开发商都是按照预期规划来定价的,早就把未来利润透支了,那买家的所谓抄底,其实是买到手之后发生了新情况,出现的新的利好增长点。

  比如现在学区房的老破小,在2012年教改之前的升值是远远落后于周边新区的,北京甚至出现了二环到五环一个价的现象。但之后就是政策导致行情爆发,以至于涨出了30%以上的溢价。

  其他的还有西二旗、望京东和新北苑什么的,还有这两年的望京,都是出现了新的增长点,或者是人们之前不看重的东西,这才导致跑赢大盘。而CBD周边呢,从一开始的规划就是明明白白的,预期也早就体现在价格里了,那就是稳定发展,在没有出现特殊增长点之前,没什么跑赢的可能。

  比如望京东,早期没人太关注,都追捧望京西呢,所以橄榄城什么的开盘时才5/6000块钱,20万首付就能买套两居。但后来大望京村拆迁,一下子出了好几个地王,之后各个互联网大佬和金融公司都来入驻,热度一下子领先北京,橄榄城等小区的升值也就远远跑赢了大盘。

  但是,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中心了,那以后就算还能赢,也肯定不如之前的快速发展了。再有一点,如今的橄榄城动辄千万起,普通家庭买不起了,曾经的“非中心”已经成为历史。

  其他的投资机会也一样,典型如比特币,最早没人要,谁管你去不去中心的。而一旦被热捧,各路大佬就纷纷入场,抬高了挖矿和炒作的门槛。如今能下场搏杀的,几乎都是各种机构,根本不是小炒家能玩儿的起的了。

  所有的机会其实都是这样,只有在大佬们没反应过来或看不上的时候,那才是去中心化,是非中心,也就是底层入场的机会。而一旦大佬们反应过来了,那就基本没你的机会了。

  甭说这种投资了,就连上大学都一样。最早的时候,恨不得有现在的初中水平就能考上大学。那是因为大佬们还没反应过来,没有时间来应对考试。而第二年,四中就成立了“北京四中及北医子弟考试补习班”,也就是精华学校的前身,再次成为北京高考龙头。之后呢,人大附的奥数辅导班横空出世,仁华学校更是崛起于培训江湖,平民子弟除非是天才,否则没机会了。

  不管你是否认可,这世界就是这么冷酷。除非来得早,否则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那都未必有什么回报。去年看一个虎妈的留言,看的我都后背发凉:拿金山银海铺路,否则杀不出这尸山血海。

  我觉得无所谓好坏,只是个事实而已,如果能看到未来那就也就没什么希望了,社会经济反倒是失去了活力。而看不清楚才会去探索呢,也就对底层平民子弟才有机会,反正谁也不知道那块云彩有雨?

  日本年轻人之所以躺平了,那就是因为一眼就看到了未来,明知没希望,那还努力个屁啊?而像中国这样儿呢,隔几年就出来个风口,是否努力无所谓,运气好赶上了才更重要。

  这可以说是赌,也可以说不是赌。赌博就是谁也不知道结果,否则就是出老千作弊。而之所以说不是赌,那是因为就算是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伤筋动骨。

  比如说这短视频平台吧,开始都是年轻人自娱自乐,就算是专业的也没什么投入,无非时间精力而已。那出头就出头了,赚到也就赚到了,没赚到的出局也无所谓。而今天呢,再想当个网红太难太难了,几乎都是公司化专业运作,一个视频多少万成本,连千万粉丝的都赚不着钱,当年的非中心已经是中心博弈场了。

  但这些机会在当时之所以大佬们不关注,也正是因为不是热点,谁也不知道怎么赚钱。所以虽然是底层的机会,但更多的也是白费蜡。

  当然,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有试错的机会成本。而像我这岁数的都不费劲了,反正这辈子错过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后悔都数不过来,也就不差这一个两个了。

  总之一句话,年轻人想逆袭就去找“非中心”,去中心化的地方才有机会,一旦大佬都入场了就没你的汤了。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得输得起,能承担得起代价,才有下一次再赌的本钱。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