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风景速写详情介绍!
财联社3月8日讯,陕西省煤炭资源电力转化的龙头企业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能股份”)日前向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在新能源发电处于风口、“风光无限”的当下,应如何看待先进核心火电资产的投资价值?煤电一体化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业务规模来看,陕能股份的煤电总装机容量达1118万千瓦,其中已投产装机容量为918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在陕西省电力市场中,陕能股份的在役火电装机规模位列陕西省属企业第一。
下属煤矿拥有煤炭保有资源量合计约41.70亿吨,核定煤炭产能为3000万吨/年,其中,已投产的产能为2200万吨/年,在建产能为800万吨/年。另外,设计能力为150万吨/年的丈八煤矿项目正在办理核准,已经核定的煤炭产能在省属企业中位列第二。
从业务范围来看,陕能股份主要通过下属清水川能源、赵石畔煤电、商洛发电、麟北发电、渭河发电、吉木萨尔发电开展电力业务。
其中,清水川能源、赵石畔煤电、麟北发电、吉木萨尔发电项目为坑口电站;商洛发电、麟北发电、渭河发电所属机组为热电联产机组。
根据招股书,陕能股份的煤炭资源储备和生产能力位居陕西省前列,可满足公司煤电一体化发展的资源需求。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陕能股份现有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通过自有煤矿与火力发电之间的煤电一体化统筹运营。从2019年的72.68亿,到2021年的154.77亿,陕能股份在相隔一年的情况下实现营收翻番。
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营业务突出,近年来盈利能力保持稳步上升。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分别为 718,108.38 万元、 965,838.03 万元、1,527,694.74 万元,2022年上半年达949,988.59 万元;净利润方面,2019-2021年分别实现净利润99,567.41 万元、128,228.07 万元、140,511.89 万元,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更达209,993.10万元,盈利状况良好。从业绩稳定性方面看,公司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净利润均保持稳定增长,显示了煤电一体化经营的显着优势。
但在发电量上涨的情况下,煤价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动力煤期货一度飙升至1982元/吨,较年初不到600元/吨的价格翻超3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法通过自有煤矿自给的燃煤电厂亏损面逐渐达到100%,部分火电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火电企业中如大唐发电、华能国际这样的巨头也开始扛不住亏损,纷纷上书要求“重签中长协”。
根据陕能股份招股书,2021年陕能股份电厂业务也处于亏损状态,当年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5.72%。但相比其他火电企业纷纷亏损,陕能股份归母净利润仍达到4.03亿元。
为进一步理顺电价机制,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颁发的电力改革文件要求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
此外,中长协的全覆盖也将保供的担子从火电企业身上进行了分摊。在2022年2月设定的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中,陕西热值5500千卡的煤价合理区间为320-520元/吨,远低于该热值煤炭目前上千元的现货市场价。
分析人士指出,从火电维度来看,降本带动盈利趋势确定,进而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在国内动力煤价格持续下行迭加进口煤放开,火电运营商的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据中电联最新的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比2022年有所提高。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另外,随着电能替代战略的推进,社会用电量将会大幅增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2050年、206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由2021年的8.3万亿千瓦时分别增长至16万亿千瓦时、17万亿千瓦时;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测算,当前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5%左右,2030年将提升到30%以上,2050年将提升至55%。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火电累计装机容量13.32亿千瓦,同比增长2.7%,仍占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一个大的电力系统,需要相当数量具有调峰能力的机组去平衡用户用电的需求和发电的不匹配,以保障电网安全。风电、太阳能等具有不稳定性,而灵活可靠的煤电是调峰的必然选择和最佳选择。截至2021年12月末,煤电装机规模达11.09亿千瓦,按调峰能力为最小发电出力达到40%额定负荷计算,即可提供6.65亿千瓦的调峰能力,是电网调峰的绝对主力。只有在低碳的同时,保障能源供应、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新能源与煤电的协调发展,才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正确路线。
而从中国资源禀赋“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来看,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丰富的煤炭资源能够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此前发布的报告也在验证这一点,该报告称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年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年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长1%左右。煤炭需求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
作为国家和陕西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陕能股份在“西电东送”与“陕电外送”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参与西电东送的煤电机组比重持续提升。
已投运的赵石畔煤电项目与吉木萨尔电厂项目,为榆横-潍坊1000kV输电通道配套电源点与新疆准东-安徽皖南±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点。
据资料显示,榆横-潍坊工程途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4省,是陕西与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的重要渠道。新疆准东-安徽皖南工程更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正在建设的清水川能源电厂三期项目,为陕北-湖北±800kV直流通道配套电源点,预计2023年投入运营。该项目落地后,预计每年可向湖北输送电量400亿千瓦时。
募投项目方面,陕能股份本次募投项目的投资规模总额为93.64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规模约为60.00亿元。清水川项目的投资规模达到75.64亿元,本次募集资金的60亿元中,将有42亿元投入该项目的建设工作。
据招股书披露,清水川项目设计调峰能力为额定出力的75%,项目投运后将具备深度调峰能力,同时可有效支撑电力打捆外送,助力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清水川项目建成投运后,陕能股份参与西电东送的煤电机组的比重将持续提升。
陕能股份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陕能股份未来将积极把握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大型煤电基地建设、西电东送和陕电外送机遇,完善煤电一体化布局,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重点推进清水川能源电厂三期、赵石畔煤矿等项目,争取项目早日投产达产。
煤炭产业方面,陕能股份过去几年深耕在智能矿山领域,目前陕能股份已建成投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处,“无人值守”场所11处,矿用机器人应用6处,力争至2023年凉水井煤矿建成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并通过验收,其他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
据陕能股份预计,到2024年末,在役火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118万千瓦,煤炭产能将达到2400万-2800万吨/年。
而在上述业务落地后,陕能股份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本次发行并上市后,陕能股份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将大幅提升,有利于其进一步开拓市场、吸引高端人才、改善公司治理以及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同时,融资能力也将大幅提升,财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除此以外,从近年的分红情况来看,回报股民的次数不会低。报告期内,即使是在“项目投建密集”、“外部借款较多”、“发行人利息支出金额较大”的情况下,陕能股份仍然分别开展3次大额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2.19亿、7.70亿与4.00亿。
陕能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第一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双百企业”,依托坚实的资产规模、稳健的经营业绩、良好的银行信用以及拟募集的资金,将有能力支撑募投项目未来年度的顺利实施及后续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