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忽然下的一场雪飘的那么纯洁具体内容!
为何很多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患者的血糖长期不能得到理想的控制,时常发生剧烈的波动。而能够反映血糖是否控制达标的三项指标,主要是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在农村地区有很多患者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不能够规律的监测血糖,比如有一些人只监测空腹血糖,有一些人只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甚至有一些人直接放弃监测血糖。所以,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糖尿病患者,增加了得脑梗、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两小时血糖重要,以及这两者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要学会准确测量血糖,空腹血糖是要求在晚饭以后,至少间隔8~10小时不能够吃任何食物,到第二天早上测量的血糖才是最准确的。
空腹血糖被称之为基础血糖,也就是说如果一名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好,那么他一整天的血糖水平将会是偏高的。而长期空腹血糖高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对于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症状可能比较轻微,或者是认为吃多了所导致的,很多人不会给予高度关注;二是研究显示,长期餐后两小时血糖波动比较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指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
因此,对于一名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要求大家控制在合格范围值以内。在这里有一个小的知识点,也就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要将整天的血糖控制平稳,一定要将空腹血糖控制达标。
最后,研究发现当糖化血红蛋白处于7.3%~8.4%的时候,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于总体血糖的影响是一样的;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4%的时候,空腹血糖对于总体血糖的影响要大于餐后血糖;当糖化血旺蛋白小于7.3%的时候,血糖的身高主要取决于餐后血糖。
所以,这也是临床医生为什么要求大家,要经常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一个主要理由,因为不同数值的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是不一样的,用的胰岛素以及降糖药物的剂量也是不一样的。